雜號將軍

雜號將軍:職位由來,相關官職,-九游会j9

雜號將軍,又稱列將軍。中國古代武職的一種統稱,始於漢代,盛行於南北朝,唐以後逐漸衰微。自大將軍、、、、為,為皇帝的最高級武官。此外即眾多的雜號將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雜號將軍
  • 別名:列將軍
  • 類型中國古代武職的一種統稱
  • 始於:西漢
職位由來,相關官職,

職位由來

中國古代武職官銜的一種統稱,始於漢代,盛行於南北朝,唐以後逐漸衰微。
在秦代以前,中國的武職將軍名號只有大將軍、、、、、、。秦屬草置階段,設定並不完備。
秦漢初期至漢文帝,武職將軍名號只有大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偏將軍、裨將軍。總的來說,是漢定以為官名,特別是大將軍這樣的官名就是在漢武帝時固定下來的。
漢文帝時始有車騎將軍、衛將軍。漢武帝為霍去病專設一 —— 驃騎將軍,位次大將軍。一般稱之為重號將軍,為皇帝的最高級武官。
漢武帝征匈奴始,有軍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職的難度加大。之後將軍名號日益繁多,如、、、、、渡遼、龍驤等,或以所領部隊(如驍騎、材官),或因奉行的任務(如李廣利攻貳師城),甚至或因童謠(如龍驤),隨立名目。而絕大多數則取威武之名,如寇軍、揚威之類。因此常在“將軍”前冠以某個名號以作為他的官職,這種名號並無一定,名號之間也無上下級關係,因此稱為雜號將軍。
這期間將軍稱號也被劃分成二類,即重號將軍和雜號將軍,重號將軍職位高,輕易不封,為常設軍職。一般除大將軍、驃騎、車騎、衛、四征、四鎮、四安、四平以外,統稱為雜號將軍,又稱列將軍。或職位較低,或軍職雖高,卻戰時冊封平時不用,如東漢之後的四征將軍,南朝宋四鎮將軍亦在雜號之列。雜號將軍加“大”者,亦為重號將軍。
因戰爭需要,亦有雜號大將軍。加了大字的雜號將軍,比一般雜號將軍地位要高一些。一方面是以示優寵,另一方面有時要同時派若干將軍出征,則以加了大字的將軍為統帥。
南北朝時,將軍名號更加泛濫,名目繁多,南朝梁共有三百六十一(包知加封境外人士的一百二十五號)。一般除大將軍、驃騎、車騎、衛、四征、四鎮、四安、四平以外,統稱為雜號將軍。但亦有例外,如南朝宋四鎮亦在雜號之列。
唐代將軍號大減,雜號將軍的名稱亦歸廢棄。
雜號將軍

相關官職

歷代雜號將軍凡有數百,不可俱載,今錄其著者。
,漢以為上將軍。
騎將軍,漢武帝以公孫 及並為騎將軍。
,漢元封三年,以為之。
橫海將軍,漢元鼎六年,以為之,擊東越有功。
將軍,漢為之,掌理宮室。
,漢為之,征貳師城,取善馬,故以為號。
,漢武帝以公孫賀為之。
,漢武帝征南越,始置此號,以為之。後漢馬援亦為之。伏波者,船涉江海,欲使波浪之伏息。
,漢武帝以為之。
強弩將軍,漢武帝以李沮為之。
戈船將軍,環氏要略云:「建戈於船上,浮渡沮水,以討北狄。」奮 ,漢武帝以為之。
度遼將軍,漢武帝初以為度遼將軍。後漢永平八年,又置,屯五原。銀印青綬。字伯景,為度遼 將軍,誠心懷撫,信賞分明,乃去烽燧斥堠,邊方。及卒,匈奴舉國傷惜。單于每入朝賀,每見墳輒 哭泣祭祀。又為度遼將軍,聲振遠域。
積射將軍,漢有之。泰始四年省。十五年立射營弩營,置積射主之。
建威將軍,漢元帝以、並為之。以耿弇為之。
九武將軍王莽拜將軍九人,皆以武為號,號曰九武將軍。
,後漢建武中,始以為,後亦為之。
武牙將軍,後漢光武以蓋延為之。
,後漢光武以為橫野大將軍,位與諸將絕席。
捕虜將軍,後漢永平中,為之。
,後漢建安中,以為之。
,後漢末,以為之。
,後漢末,以為之。討虜,後漢末,以孫權為之。
,蜀漢(劉備逝後為蜀漢最高軍事統帥)、為之;曹魏、亦皆為。
鎮軍將軍,魏蜀吳皆設有,蜀漢趙雲曾為。
翊軍將軍,蜀以入益州軍功為之,蜀漢後期,因為平定南方蠻夷,頗有戰功,也或封此職。
將軍,蜀、李恢、王平等先後為之,班在之右(蜀漢前期)。
虎威將軍,魏武帝曹操以為之。
,魏武帝置,以(司馬懿)為之。
將軍,魏置,以為之。
寧朔將軍,魏以為之。
,吳為之。又曰:「魯潢江昔仗萬人,屯據界。」
,晉武帝置,以為之。
,宋初置之。
,冠服與將軍同。魏文帝黃國中置。明帝以為之。又晉書云:「少襲父為,吳人重故也。」晉惠帝特置四部牙門,以為之。蜀以為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