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海鐵路(lanzhou-lianyungang railway),簡稱隴海線,始建於1904年,是中國境內一條連線甘肅省蘭州市與江蘇省連雲港市的國鐵ⅰ級客貨共線鐵路;線路呈東西走向,串聯中國西北、華中和華東地區,為中國三橫五縱幹線鐵路網的一橫。
1905年10月,汴洛鐵路開工建設;1909年12月,汴洛鐵路竣工;1912年9月,北洋政府與比利時簽定修建隴海鐵路借款契約,以汴洛鐵路為基礎向東西方向展築;1953年7月,隴海鐵路全線建成通車。
隴海鐵路西起蘭州站、東至連雲站,正線全長1759千米,設計速度(改造)140至200千米/小時,列車最高運營速度160千米/小時。
2019年4月12日,入選由中國科協調宣部主辦,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共同承辦的“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二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隴海鐵路
- 外文名:lanzhou-lianyungang railway
- 開通日期:1953年7月
- 線路長度:1759千米
- 設計速度:140至200千米/小時
- 運營速度:160千米/小時
- 鐵路等級:國家ⅰ級
- 車站數量:223個
- 起止站點:蘭州站、連雲站
- 途經省份: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甘肅
- 途經城市:連雲港、徐州、鄭州、洛陽、西安、寶雞、蘭州
歷史沿革,線路站點,設計參數,沿線車站,線路走向,運營情況,運營歷程,客貨流量,設備設施,車輛設施,運行系統,建設成果,技術難題,重點工程,科研成果,榮譽表彰,價值意義,
歷史沿革
- 清朝末期至民國時期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11月,清朝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以“預籌幹路還款、保全支路”為由,呈請清政府將汴洛鐵路作為盧漢鐵路支線統歸鐵路總公司籌款建造。比利時國家鐵路公司請求承辦,得到清政府的應允。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11月,中比雙方由盛宣懷與比利時國家鐵路公司代表盧法爾在上海簽訂《汴洛鐵路借款契約》和《汴洛鐵路行車契約》。
光緒三十年(1904年)3月,汴洛鐵路開始勘探。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10月,汴洛鐵路以鄭州站為起點,分別向東西兩個方向開始修建。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批准修築洛潼鐵路,由民眾集股籌建成立河南鐵路公司。
光緒三十六年(1910年),河南鐵路公司更名為洛潼鐵路公司。
宣統元年(1909年)12月,汴洛鐵路全線竣工。
宣統二年(1910年),宣統二年七月五日洛潼鐵路開工。
宣統三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洛潼鐵路修至鐵門段停工。
民國元年(1912年)9月,北洋政府與比利時簽定《隴秦豫海鐵路借款契約》,決定以汴洛鐵路為基礎向東西方向修築隴海鐵路。
民國2年(1913年)1月1日,汴洛鐵路併入籌建中的隴海鐵路,歸交通部隴海鐵路督辦總公所管轄。同年8月19日,洛潼鐵路商辦公司收歸國有,洛潼鐵路修建工程併入隴海鐵路修建工程;同年5月,隴海鐵路開封至徐州段、洛陽至潼關段工程同時開工。
隴海鐵路觀音堂車站

民國4年(1915年)5月,隴海鐵路開封至徐州段建成;同年9月,隴海鐵路洛陽至觀音堂段竣工。
民國9年(1920年)5月,北洋政府與比利時和荷蘭簽定了借款契約,續建隴海鐵路。
民國10年(1921年),隴海鐵路徐州至海州段、觀音堂至靈寶段同時開工建設。
民國12年(1923年)2月1日,隴海鐵路徐州至運河(今邳州)段竣工。
民國14年(1925年)7月1日,隴海鐵路運河至海州段竣工。
民國16年(1927年)11月,隴海鐵路觀音堂至靈寶段竣工。
民國19年(1930年)11月,隴海鐵路靈寶至潼關段開工建設。
民國20年(1931年)12月,隴海鐵路靈寶至潼關段竣工。
民國21年(1932年)8月,隴海鐵路潼關至西安段、海州至連雲港段開工建設。
民國24年(1935年)1月,隴海鐵路西安至寶雞段開工建設;同年4月,隴海鐵路潼關至西安段竣工;同年6月,隴海鐵路海州至連雲港段竣工。
隴海鐵路西寶段正式通車情景

民國25年(1936年)12月,隴海鐵路西安至寶雞段竣工。
民國28年(1939年)5月,隴海鐵路寶雞至天水段開工建設。
民國34年(1945年)12月,隴海鐵路寶雞至天水段竣工。
- 新中國時期
1950年4月,隴海鐵路天水至蘭州段開工。
1953年7月,隴海鐵路天水至蘭州段竣工,至此,隴海鐵路全線建成通車。
1956年,隴海鐵路鄭州至寶雞段進行複線改造。
1970年,隴海鐵路鄭州至寶雞段完成複線改造。
1977年,隴海鐵路鄭州至徐州段進行複線改造。
隴海鐵路鄭州至徐州段電氣化改造順利開通

1978年11月,隴海鐵路寶雞至蘭州段啟動電氣化改造工程。
1983年,隴海鐵路鄭州至徐州段完成複線改造。
1984年,隴海鐵路徐州至中雲段進行複線改造;同年4月,隴海鐵路寶雞至蘭州段完成電氣化改造;同年10月,隴海鐵路鄭州至寶雞段啟動電氣化改造工程。
1986年12月,隴海鐵路鄭州至寶雞段完成電氣化改造。
1996年,隴海鐵路徐州至中雲段完成複線改造。
2000年11月,隴海鐵路寶雞至蘭州段進行複線改造。
隴海鐵路徐州至連雲港段電氣化改造開通

2003年6月,隴海鐵路寶雞至蘭州段完成複線改造,至此,隴海鐵路幹線路段成為雙線鐵路;同年同月,隴海鐵路西安至寶雞段(鐵路第五次提速)改造工程開工;同年12月,隴海鐵路鄭州至徐州段啟動電氣化改造工程。
2004年2月,隴海鐵路西安至寶雞段(鐵路第五次提速)改造工程竣工。
2005年7月,隴海鐵路西安至寶雞段(鐵路第六次提速)改造工程開工。
2006年7月,隴海鐵路徐州至連雲港段啟動電氣化改造工程;同年8月,隴海鐵路鄭州至徐州段完成電氣化改造。
2007年4月,隴海鐵路西安至寶雞段(鐵路第六次提速)改造工程竣工通車。
2008年3月,隴海鐵路虞城至連雲港段隨徐州車務段整建制劃歸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管理。
隴海鐵路東端第一站——連雲站

2009年11月,隴海鐵路徐州至連雲港段完成電氣化改造,隴海鐵路中雲站更名為連雲港東站,至此,隴海鐵路全線完成電氣化改造。
2016年3月,隴海鐵路連雲港東至連雲段進行複線改造。
2017年11月,隴海鐵路連雲港東至連雲段完成複線改造,至此,隴海鐵路全路段成為雙線鐵路。
線路站點
設計參數
技術標準 | ||
---|---|---|
鐵路等級 | 國鐵ⅰ級 | |
設計速度 | 160千米/小時(連雲港至徐州) 200千米/小時(徐州至鄭州、西安至寶雞) 140千米/小時(鄭州至西安、寶雞至蘭州) | |
運營速度 | 120千米/小時(連雲港至徐州) 160千米/小時(徐州至鄭州、西安至寶雞) 80~100千米/小時(鄭州至西安、寶雞至蘭州) 部分區段限速 60-70km/h | |
軌道類型 | 有砟軌道、無縫鋼軌 | |
軌道標準 | 1435毫米(軌距)、60千克/米(軌重) | |
正線間距 | 4米 | |
正線規模 | 雙線 | |
最小曲徑 | 連雲港至徐州 | 1600米(一般地段)、400米(困難地段) |
徐州至鄭州、西安至寶雞 | 2800米(一般地段)、1400米(困難地段) | |
鄭州至西安、寶雞至蘭州 | 1100米(一般地段)、300米(困難地段) | |
最大坡度 | 4‰(連雲港至鄭州、西安至寶雞) 6‰(鄭州至西安、寶雞至蘭州) | |
閉塞類型 | 自動閉塞 | |
到發線有效長度 | 1050米(連雲港至鄭州、西安至寶雞) 850米(鄭州至西安、寶雞至蘭州) | |
牽引定數 | 5000噸(連雲港至徐州) 6000噸(徐州至鄭州、西安至寶雞) 4000噸(鄭州至西安、寶雞至蘭州) | |
牽引機車 | 電力機車、內燃機車 | |
電氣制式 | 接觸網供電:50赫茲、25千伏 | |
參考資料 |
沿線車站
截至2003年,隴海鐵路沿線共有客/貨車站223個。
序號 | 車站名稱 | 里程 (千米) | 車站等級 | 位置地址 | 區域管理 |
---|---|---|---|---|---|
1 | 0 | 二等站 | 江蘇省連雲港市連雲區連雲街道 | ||
2 | 7 | 四等站 | 江蘇省連雲港市連雲區墟溝街道 | ||
3 | 12 | 二等站 | 江蘇省連雲港市開發區中雲街道 | ||
4 | 19 | 二等站 | 江蘇省連雲港市開發區朝陽街道 | ||
5 | 24 | 四等站 | 江蘇省連雲港市開發區猴嘴街道 | ||
6 | 30 | 四等站 | 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新浦街道 | ||
7 | 33 | 一等站 | 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人民東路1號 | ||
8 | 38 | 四等站 | 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海州街道 | ||
9 | 41 | 五等站 | 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張道口 | ||
10 | 47 | 四等站 | 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包莊村 | ||
11 | 56 | 四等站 | 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白塔埠鎮 | ||
12 | 65 | 四等站 | 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駝峰鄉 | ||
13 | 73 | 三等站 | 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牛山街道 | ||
14 | 82 | 四等站 | 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石湖鄉 | ||
15 | 90 | 四等站 | 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洪莊鄉 | ||
16 | 100 | 四等站 | 江蘇省新沂市徐塘莊 | ||
17 | 107 | 四等站 | 江蘇省新沂市富塘鄉馬陵村 | ||
18 | 114 | 二等站 | 江蘇省新沂市新安鎮 | ||
19 | 125 | 四等站 | 江蘇省新沂市瓦窯鄉 | ||
20 | 137 | 四等站 | 江蘇省新沂市草橋村 | ||
21 | 143 | 四等站 | 江蘇省新沂市炮車鄉 | ||
22 | 151 | 二等站 | 江蘇省邳州市運河鎮 | ||
23 | 161 | 四等站 | 江蘇省邳州市趙墩鄉 | ||
24 | 168 | 四等站 | 江蘇省邳州市碾莊鄉 | ||
25 | 178 | 四等站 | 江蘇省邳州市八義集鄉 | ||
26 | 188 | 四等站 |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大許鄉 | ||
27 | 196 | 四等站 |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黃集鄉 | ||
28 | 206 | 四等站 |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大廟鎮 | ||
29 | 213 | 四等站 | 江蘇省徐州市雲龍區翠屏山街道 | ||
30 | 218 | 五等站 | 江蘇省徐州市雲龍區郭莊公路北 | ||
31 | 222 | 特等站 | 江蘇省徐州市雲龍區復興南路235號 | ||
32 | 226 | 一等站 | 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惠工東村 | ||
33 | 232 | 三等站 | 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 | ||
34 | 238 | 三等站 |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夾河鄉 | ||
35 | 241 | 三等站 |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夾河鄉 | ||
36 | 245 | 四等站 |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夾河鄉 | ||
37 | 251 | 四等站 | 安徽省宿州市蕭縣劉套鎮 | ||
38 | 257 | 四等站 | 安徽省宿州市蕭縣楊樓鎮 | ||
39 | 265 | 四等站 | 安徽省宿州市蕭縣劉店鄉 | ||
40 | 272 | 四等站 | 安徽省宿州市蕭縣黃口鎮 | ||
41 | 282 | 四等站 | 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後文莊 | ||
42 | 292 | 四等站 | 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李莊鎮 | ||
43 | 299 | 四等站 | 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范莊鄉 | ||
44 | 306 | 三等站 | 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城關鎮 | ||
45 | 319 | 四等站 |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楊集鎮 | ||
46 | 325 | 四等站 |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周樓村 | ||
47 | 334 | 四等站 |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車站鎖 | ||
48 | 341 | 四等站 |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李新集村 | ||
49 | 349 | 三等站 |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城關鎮 | ||
50 | 358 | 四等站 | 河南省商丘市張閣鄉 | ||
51 | 369 | 一等站 | 河南省商丘市站前路 | ||
52 | 379 | 四等站 | 河南省商丘市李樓村 | ||
53 | 387 | 四等站 | 河南省商丘市謝集鎮 | ||
54 | 404 | 三等站 | 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柳河鎮 | ||
55 | 412 | 四等站 | 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邏崗鄉 | ||
56 | 421 | 三等站 | 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城關鎮 | ||
57 | 431 | 四等站 | 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野雞崗鄉 | ||
58 | 442 | 四等站 | 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人和鄉 | ||
59 | 449 | 四等站 | 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楊莊鄉 | ||
60 | 457 | 三等站 | 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城關鎮南街 | ||
61 | 469 | 四等站 | 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義寨鄉 | ||
62 | 469 | 四等站 | 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羅王鄉 | ||
63 | 486 | 四等站 | 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興隆莊鄉 | ||
64 | 493 | 四等站 | 河南省開封市東郊 | ||
65 | 500 | 一等站 | 河南省開封市中山路南段 | ||
66 | 509 | 四等站 | 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杏花營鄉 | ||
67 | 518 | 四等站 | 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倉寨鄉韓莊 | ||
68 | 524 | 四等站 | 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邵崗鄉 | ||
69 | 532 | 三等站 | 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城關鎮 | ||
70 | 541 | 四等站 | 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鄭庵鄉 | ||
71 | 549 | 四等站 | 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白沙鄉 | ||
72 | 559 | 四等站 | 河南省鄭州市圃田鄉 | ||
73 | 568 | 特等站 | 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回族區二里崗貨站街 | ||
74 | 572 | 特等站 | 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二馬路82號 | ||
75 | 576 | 特等站 | 河南省鄭州市中原區嵩山路 | ||
76 | 584 | 四等站 | 河南省鄭州市中原區須水鎮 | ||
77 | 590 | 四等站 | 河南省滎陽市二十里舖鄉關帝廟村 | ||
78 | 598 | 四等站 | 河南省滎陽市城關鎮 | ||
79 | 609 | 三等站 | 河南省鄭州市上街區 | ||
80 | 614 | 四等站 | 河南省滎陽市汜水鎮 | ||
81 | 620 | 四等站 | 河南省滎陽市高山鄉穆溝村 | ||
82 | 632 | 四等站 | 河南省鞏義市站街鎮 | ||
83 | 642 | 三等站 | 河南省鞏義市孝義鎮 | ||
84 | 648 | 四等站 | 河南省鞏義市康店鄉黑石關村 | ||
85 | 655 | 四等站 | 河南省鞏義市回郭鎮 | ||
86 | 662 | 二等站 | 河南省偃師市槐廟鎮 | ||
87 | 670 | 四等站 | 河南省偃師市南蔡莊鄉 | ||
88 | 681 | 四等站 | 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路 | ||
89 | 691 | 一等站 | 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大同街38號 | ||
90 | 696 | 一等站 | 河南省洛陽市西工區金谷園路 | ||
91 | 703 | 四等站 | 河南省洛陽市郊區楊冢 | ||
92 | 711 | 四等站 | 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磁澗鄉 | ||
93 | 724 | 三等站 | 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城關鎮 | ||
94 | 733 | 四等站 | 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廟頭鄉 | ||
95 | 738 | 三等站 | 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鐵門鎮鄉 | ||
96 | 751 | 二等站 | 河南省義馬市東區街道義馬村 | ||
97 | 774 | 三等站 | 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英豪鄉 | ||
98 | 784 | 四等站 | 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觀音堂鎮 | ||
99 | 楊連第站 | 787 | 五等站 | 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硤石鄉 | |
100 | 797 | 四等站 | 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硤石鄉 | ||
101 | 804 | 四等站 | 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張茅鄉 | ||
102 | 812 | 四等站 | 河南省三門峽市交口鄉 | ||
103 | 818 | 二等站 | 河南省三門峽市黃河東路 | ||
104 | 826 | 五等站 | 河南省三門峽市崖底鄉 | ||
105 | 929 | 四等站 | 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張家灣鄉 | ||
106 | 841 | 二等站 | 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原店鎮 | ||
107 | 848 | 四等站 | 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大營鄉 | ||
108 | 859 | 四等站 | 河南省靈寶市陽店鄉 | ||
109 | 871 | 三等站 | 河南省靈寶市城關鎮 | ||
110 | 879 | 三等站 | 河南省靈寶市焦村鄉 | ||
111 | 892 | 四等站 | 河南省靈寶市陽平鎮 | ||
112 | 902 | 五等站 | 河南省靈寶市高柏村 | ||
113 | 916 | 四等站 | 河南省靈寶市故縣鄉 | ||
114 | 932 | 四等站 | 河南省靈寶市豫靈鎮 | ||
115 | 939 | 四等站 | 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太要鎮 | ||
116 | 948 | 三等站 | 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城關鎮 | ||
117 | 960 | 二等站 | 陝西省華陰市孟塬鎮 | ||
118 | 968 | 四等站 | 陝西省華陰市華山鎮 | ||
119 | 974 | 四等站 | 陝西省華陰市桃下鎮 | ||
120 | 979 | 三等站 | 陝西省華陰市敷水鎮 | ||
121 | 985 | 四等站 | 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柳枝鎮 | ||
122 | 991 | 四等站 | 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蓮花寺鎮 | ||
123 | 998 | 四等站 | 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杏林鎮 | ||
124 | 1008 | 四等站 | 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赤水鎮 | ||
125 | 1015 | 四等站 | 陝西省渭南市程家鄉樹園村 | ||
126 | 1027 | 三等站 | 陝西省渭南市解放路 | ||
127 | 1039 | 三等站 | 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零口鄉 | ||
128 | 1048 | 二等站 | 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新豐鎮 | ||
129 | 1056 | 三等站 | 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鎮 | ||
130 | 1065 | 四等站 | 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斜口鎮 | ||
131 | 1073 | 三等站 | 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柳巷 | ||
132 | 1079 | 一等站 | 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華清東路 | ||
133 | 1083 | 特等站 | 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環城北路 | ||
134 | 1087 | 特等站 | 陝西省西安市蓮湖區西站街 | ||
135 | 1091 | 三等站 | 陝西省西安市蓮湖區三民村 | ||
136 | 1095 | 四等站 | 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三橋鎮 | ||
137 | 1102 | 四等站 | 陝西省鹹陽市秦都區灃東街道 | ||
138 | 1160 | 二等站 | 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建國路 | ||
140 | 1112 | 四等站 | 陝西省鹹陽市秦都區人民路 | ||
141 | 1117 | 四等站 | 陝西省鹹陽市秦都區茂陵 | ||
142 | 1129 | 三等站 | 陝西省興平市城關鎮 | ||
143 | 1142 | 四等站 | 陝西省興平市馬嵬鎮 | ||
144 | 鑼鼓村站 | 1149 | 五等站 | 陝西省鹹陽市武功縣薛固鄉鑼鼓村 | |
145 | 1156 | 三等站 | 陝西省鹹陽市武功縣普集鎮 | ||
146 | 1168 | 三等站 | 陝西省鹹陽市楊陵區 | ||
147 | 1179 | 四等站 | 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絳帳鎮 | ||
148 | 1190 | 四等站 | 陝西省寶雞市眉縣常興鎮 | ||
149 | 1203 | 四等站 | 陝西省寶雞市眉縣馬家鎮 | ||
150 | 1213 | 三等站 | 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蔡家坡鎮 | ||
151 | 1223 | 四等站 |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陽平鎮 | ||
152 | 1236 | 三等站 |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虢鎮 | ||
153 | 1246 | 四等站 | 陝西省寶雞市金台區陳倉鎮陳倉大道 | ||
154 | 1252 | 一等站 | 陝西省寶雞市金台區李家崖 | ||
155 | 1256 | 一等站 | 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車站路 | ||
156 | 1261 | 四等站 | 陝西省寶雞市金台區福臨堡 | ||
157 | 1266 | 四等站 |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峽石鄉 | ||
158 | 1272 | 五等站 |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固川鄉坊唐村 | ||
159 | 1276 | 四等站 |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固川鄉新固路北 | ||
160 | 1286 | 四等站 |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坪頭鎮 | ||
161 | 1298 | 四等站 |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顏家河鄉 | ||
162 | 1308 | 四等站 |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胡店鄉東口 | ||
163 | 1313 | 四等站 |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胡店鄉湖店村 | ||
164 | 1321 | 四等站 |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胡店鄉高家山 | ||
165 | 1330 | 四等站 |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通洞鄉 | ||
166 | 1337 | 四等站 |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拓石鎮 | ||
167 | 1348 | 五等站 |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拓石鎮小川 | ||
168 | 1348 | 四等站 |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鳳閣嶺鄉 | ||
169 | 1356 | 四等站 |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鳳閣嶺鄉毛家莊 | ||
170 | 1359 | 四等站 |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鳳閣嶺鄉建河 | ||
171 | 1370 | 四等站 |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葡萄園 | ||
172 | 1381 | 四等站 |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元龍鄉 | ||
173 | 1387 | 四等站 |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渭灘 | ||
174 | 1395 | 四等站 |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伯陽村 | ||
175 | 1403 | 三等站 |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社棠鎮 | ||
176 | 1411 | 一等站 |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一馬路 | ||
177 | 1417 | 五等站 |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槐樹灣 | ||
178 | 1422 | 五等站 |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楊家河 | ||
179 | 1429 | 四等站 | 甘肅省天水市南河川鄉 | ||
180 | 1437 | 四等站 | 甘肅省天水市三陽川村 | ||
181 | 1445 | 四等站 | 甘肅省天水市渭南鄉 | ||
182 | 1450 | 五等站 | 甘肅省天水市郭王村 | ||
183 | 1456 | 四等站 | 甘肅省天水市新陽鎮 | ||
184 | 1462 | 五等站 | 甘肅省天水市琥珀鄉 | ||
185 | 1469 | 四等站 | 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渭陽鎮 | ||
186 | 1478 | 三等站 | 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新興鎮 | ||
187 | 1488 | 四等站 | 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新興鎮西 | ||
188 | 1497 | 四等站 | 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磐安鎮 | ||
189 | 1507 | 四等站 | 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洛門鎮 | ||
190 | 1513 | 五等站 | 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東順鄉林家莊 | ||
191 | 1518 | 三等站 | 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城關鎮 | ||
192 | 1527 | 四等站 | 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山丹鄉 | ||
193 | 1537 | 三等站 | 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鴛鴦鎮 | ||
194 | 1544 | 四等站 | 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樺林鄉 | ||
195 | 1550 | 五等站 |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文峰鎮土店子 | ||
196 | 1557 | 二等站 |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文峰鎮 | ||
197 | 1565 | 五等站 |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雲田鄉北站村 | ||
198 | 1576 | 四等站 |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雲田鄉 | ||
199 | 1582 | 四等站 |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大河岔村 | ||
200 | 1590 | 五等站 |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高陽村 | ||
201 | 1597 | 四等站 |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通安驛鄉 | ||
202 | 1605 | 四等站 |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馬河鎮鄉 | ||
203 | 1614 | 五等站 |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寒水岔村 | ||
204 | 1619 | 五等站 |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石品灣村 | ||
205 | 1623 | 四等站 |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團結鄉 | ||
206 | 1632 | 四等站 |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景家店鄉 | ||
207 | 1641 | 三等站 |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城關鎮 | ||
208 | 1647 | 五等站 |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巉口鎮苦河 | ||
209 | 1652 | 五等站 |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巉口鎮 | ||
210 | 1663 | 五等站 |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梁家坪村 | ||
211 | 1670 | 四等站 |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稱溝鄉 | ||
212 | 1678 | 四等站 |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李家坪村 | ||
213 | 1685 | 四等站 |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高崖鎮 | ||
214 | 1692 | 四等站 |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金家村 | ||
215 | 1701 | 四等站 |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甘草店鄉 | ||
216 | 1707 | 四等站 |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清水驛鄉 | ||
217 | 1716 | 四等站 |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許家台村 | ||
218 | 1722 | 四等站 |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夏官營鎮 | ||
219 | 1729 | 四等站 |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金家崖鄉 | ||
220 | 1736 | 四等站 |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駱駝巷村 | ||
221 | 1745 | 四等站 |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來紫堡鄉桑園子 | ||
222 | 1754 | 二等站 |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焦家灣 | ||
223 | 1759 | 一等站 |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火車站東路 | ||
參考資料 |
線路走向
隴海鐵路西起甘肅省蘭州市、東至江蘇省連雲港市,途經徐州、商丘、開封、鄭州、洛陽、三門峽、渭南、西安、鹹陽、寶雞、天水、定西等城市,橫貫江蘇、安徽、河南、陝西和甘肅五省,串聯中國西北、華中和華東三大地理區域,是貫穿中國東中西部最主要的幹線鐵路,也是新亞歐大陸橋的重要組成部分。
運營情況
運營歷程
民國19年(1930年),隴海鐵路大浦至徐州間、徐州至鄭州間、開封至洛陽間、洛陽至陝州間、陝州至靈寶間每日分別開行客貨混合列車一次。
隴海鐵路特別快車三等座車票

民國21年(1932年),隴海鐵路每日對開徐州至潼關特別快車(1/2次)和開封至洛陽特別快車(3/4次)一次、每日開行徐州至洛陽(73/74次)和鄭州至開封(75/76次)客貨混合列車一次。
民國23年(1934年)11月,隴海鐵路每日增開潼關至渭南特別快車一對。
民國24年(1935年)4月,隴海鐵路增開西安至寶雞普通客車一對和潼關至寶雞客貨混合列車一對;同年5月,隴海鐵路每日增開連雲港至徐州特別快車(5/6次)和連雲港至徐州客貨混合列車各一對。
民國35年(1946年)12月,隴海鐵路增開西安至連雲港特別快車。
1957年,隴海鐵路開行連雲港至鄭州旅客列車。
1981年7月,隴海鐵路增開連雲港至寶雞旅客列車。
民國時期隴海鐵路行車時刻表

2004年4月18日,中國鐵路第五次大面積提速,隴海鐵路西安至寶雞段旅客列車最高運營速度達到200千米/小時。
2007年4月18日,中國鐵路第六次大面積提速,隴海鐵路鄭州至徐州段旅客列車最高運營速度達到200千米/小時。
2010年7月,受強降雨影響,隴海鐵路河南、陝西部分路段發生地質災害中斷,造成多趟列車晚點。
2011年8月28日,隴海鐵路鄭州至徐州段旅客列車最高運營速度調降至160千米/小時。
客貨流量
2006~2012年隴海鐵路客運和貨運量 | ||
---|---|---|
年份 | 客運量(萬人次) | 貨運量(萬噸) |
2006年 | 6795 | 7474 |
2007年 | 7201 | 7380 |
2008年 | 8151 | 7785 |
2009年 | 8607 | 8359 |
2010年 | 9329 | 8735 |
2011年 | 9416 | 9207 |
2012年 | 9408 | 6278 |
參考資料 |
設備設施
車輛設施
建國初期至改革開放初期,隴海鐵路大量開行st3型、勝利13型蒸汽機車。
運行在隴海鐵路鄭州段的勝利型機車

1973年,原鄭州鐵路局鄭州機務南段開始大量配屬東風3型機車,擔當隴海鐵路陝州(三門峽西)至鄭州、徐州、蚌埠間的客運交路,代替以往使用的人民型和勝利型蒸汽機車。
1986年,原中國鐵道部為滿足隴海鐵路鄭州至寶雞段電氣化鐵路需要、通過國際招標方式向日本川崎重工業、三菱電機訂購6k型電力機車車型,總計85台,全部配屬原鄭州鐵路局洛陽機務段使用。1988年3月起,擔負隴海鐵路鄭州(鄭州北)—洛陽—三門峽西區段的客貨列車牽引任務,成為此後20年間該區段的主力電力機車車型之一,現已全部停用。
隴海鐵路西安站韶山7d型電力機車

1989年3月,原中國鐵道部就採購隴海鐵路鄭寶段電氣化鐵路的第二批電力機車展開國際招標,株洲電力機車廠中標電力機車供應契約,新型機車被定名為韶山6型。1991年,53台韶山6型電力機車分別配屬鄭州鐵路局洛陽機務段和三門峽西機務段,與6k型電力機車共同投入隴海鐵路運用,分別擔當鄭州(鄭州北)至三門峽(三門峽西)、三門峽(三門峽西)至西安(新豐鎮)的客貨列車牽引,現已全部停用。
1998年10月,韶山7c型電力機車配屬原鄭州鐵路局西安機務段,投入隴海鐵路擔當西安至寶雞、西安至鄭州的客運牽引任務。
隴海鐵路貨運線重聯hxd3型電力機車牽引混編貨列

2000年4月起,韶山7d型電力機車配屬原鄭州鐵路局西安機務段,開始承擔隴海鐵路鄭州至西安間的長交路客運牽引任務。
2002年11月,東風8bj型0001號內燃機車配屬原鄭州鐵路局鄭州北機務段,主要擔當鄭州北至商丘西的貨運交路。
2009年3月,原鄭州鐵路局鄭州機務段開始使用hxd3型機車,主要用於隴海鐵路鄭州北至徐州北間的貨物列車牽引任務。
運行系統
2003年,隴海鐵路幹線路段完成複線改造後,全線採用zp89型雙線單向三顯示自動閉塞系統。
2004年,中國鐵路第五次大面積提速後,隴海鐵路鄭州至徐州段、徐州至連雲港段分別於2006年8月與2009年11月隨電氣化改造完成自動閉塞“三改四”工程,隴海鐵路鄭州至西安段、西安至寶雞段、寶雞至天水段、天水至蘭州段分別於2006年8月、2004年4月、2015年1月、2015年6月完成自動閉塞改造工程。至此,隴海鐵路全線實現採用zpw-2000a型無絕緣移頻自動閉塞系統。
隴海鐵路西安至寶雞段運行crh2型高速動車組列車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隴海鐵路呈東西走向,跨越黃淮平原、豫西黃河谷地、渭河谷地、黃土高原、黃河峽谷等多個自然地形區,沿線地理、地質 、水文、氣象條件各異,在當時是施建技術難度較大的工程。隴海鐵路寶蘭段是隴海鐵路線上地質最複雜、環境最惡劣的一段。寶蘭段分寶天段和天蘭段兩個部分。而寶雞至天水段是整個隴海鐵路工程最複雜最艱巨的區段。南京國民政府於1939年開始修建該段鐵路,歷經7年時間才勉強竣工。通車後塌方事故不斷,時通時斷,被稱為隴海鐵路的“盲腸”。
重點工程
● 寶雞至天水段增建二線
隴海鐵路寶雞至天水段

隴海鐵路寶雞至天水段增建二線工程東起寶雞車站西端,穿越寶雞市境內三區及甘肅省天水市北道區,是中國複線建設中橋樑、隧道比例最高的二線鐵路,工程十分艱巨。線路沿渭河峽谷溯源而上,沿線山勢陡峻,地質構造複雜,山高谷深,層巒疊嶂。線路途經地區占滑坡、土石流、河岸沖刷造成的水土流失相當嚴重,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線路55次跨越渭河,45次上跨、下穿310國道和既有鐵路,特、大、中橋88座,隧道53座,橋隧總長82601延長米。
楊連弟橋

● 楊連弟橋
楊連弟橋是貫通隴海鐵路的關鍵工程之一,位於觀音堂鎮和硤石鄉之間,原名為隴海鐵路洛陝段8號橋。1956年,為紀念鐵道兵戰鬥英雄楊連弟而命名為“楊連弟橋”。大橋高48米,全長172.5米,是隴海鐵路線上最高的橋樑,大橋由法國、英國和比利時3國工程師共同設計,1921年動工,用了4年時間建成。
● 灞河大橋
灞河大橋是隴海鐵路搶險改線工程的關鍵區段,為鋼筋混凝提速梁,全長395.88米,11墩2台。鑽孔樁78根,樁徑1.25米,樁長總計2319米。改線鋪軌1.402雙線千米,路基土石方5.5328萬立方米,三七灰土換填7366立方米,新建接觸網2.74條千米,改建5.4條千米。列車時速120千米。
灞河大橋

● 松樹灣隧道
松樹灣隧道是隴海鐵路的控制工程之一,位於甘肅省定西市南21公里,隴海鐵路石品灣站與馬河站之間,穿越隴海鐵路最高點大營梁。隧道全長2224.3米,海拔2000米,為隴海鐵路最長的隧道。1973年建成通車,1985年4月完成電氣化工程。
松樹灣隧道

科研成果
2008年,隴海鐵路既有線西安至寶雞段200千米/小時提速改造工程獲原中國鐵道部科技成果特等獎、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榮譽表彰
1984年,隴海鐵路天水至蘭州段電氣化技術改造工程獲原中國鐵道部甲級優質工程獎。
2007年,隴海鐵路鄭州至徐州段電氣化技術改造工程通信信號設計獲中國鐵路總公司優秀工程勘探設計二等獎。
2008年,隴海鐵路鄭州至徐州段電氣化技術改造工程獲中國鐵道工程建設協會火車頭優質工程一等獎。
2019年4月12日,入選由中國科協調宣部主辦,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共同承辦的“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二批)”。
主要遺存:江蘇:連雲港老火車站;河南:興隆莊站、楊連弟橋(8 號橋)、紀念碑;陝西:華陰站、渭南站、零口站、臨潼站、潼關段潼河橋(僅餘橋墩)、17 號隧道通風孔等;隴海線鄭州南北車站平面圖(1933 年)、鄭洛鐵路暫時行車時刻價目表(1907 年)、債券;檔案
入選理由:貫穿中國東、中、西部,是貫穿華東、華中、西北地區最主要及最重要的鐵路幹線,也是從太平洋邊的中國連雲港至大西洋邊的荷蘭鹿特丹的新亞歐大陸橋的重要組成部分,歷經48年建成全線通車;興隆莊火車站是目前隴海鐵路上保存最完整的唯一一所與鐵路同時建造的火車站;楊連弟橋是當時隴海鐵路線上最高的橋樑,也是解放前全國第一高橋(48 米),我國鐵路線上唯一一座以人名命名的鐵路橋樑;法、英、比利時三國工程師共同設計。
價值意義
隴海鐵路是中國境內從江蘇連雲港通往甘肅蘭州的鐵路幹線,是貫穿中國東、中、西部最主要的鐵路幹線,也是從太平洋邊的中國連雲港至大西洋邊的荷蘭鹿特丹的新亞歐大陸橋的重要組成部分。(鳳凰網 評)
新亞歐大陸橋

隴海鐵路始稱隴秦豫海鐵路,從20世紀初開始修建,歷經了半個多世紀,從清末到20世紀五十年代,經歷了20世紀前半葉中國向外國借款、官督商辦、列強瓜分、軍閥混戰、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等各歷史階段,至新中國建立初期完成了最後的工程。隴海鐵路始建至今已超過百年,見證了中國百年的歷史和百年來的發展變化,自清末至今中國發生的每一個重大歷史事件,都能在這條鐵路上找到痕跡和影子,一直到新中國成立。隴海鐵路的建設證明,國家興則鐵路興,國有難則鐵路遭難。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發展機遇,為國家昌盛、民族復興和社會全面發展貢獻應有力量。(人民網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