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中令:官職簡介,官職排列,秦朝郎中令,-九游会j9

郎中令,官名。始置於秦,為之一,掌宮廷侍衛。漢初沿置,為皇帝左右親近的高級官職。郎中令的屬官有負責議論的大夫;負責賓客迎送、接受群臣奏事的;供奉宮廷、等待的諸郎;以及期門、羽林等。郎中令的職掌也比較複雜,職掌主要有兩個方面,即主要職掌和其它職掌。主要職掌包括警備、管理、備顧問應對,勸諫得失、郊祀掌三獻、拜諸侯王公宣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郎中令
  • 性質:官名
  • 含義:始置於秦,為之一
  • 出處:《漢書 百官公卿表》
官職簡介,官職排列,秦朝郎中令,

官職簡介

郎中令在主要之外,還兼有其它一些職掌。其它職掌包括征討屯戍、以使者身份策免或策封官吏、參與皇帝的喪葬活動、典校圖書、薦舉賢良方正。在長達四百餘年的歷史中,隨著政治形勢的發展,郎中令這一職官發生過一些變化:郎中令與皇帝的關係由親近而疏遠;後郎中令在禮儀方面的職掌逐漸加強。郎中令主要掌管宮殿門戶的官,實際權力較大。漢將軍曾任郎中令,並在公元前121年,以郎中令的身份率四千騎兵從出塞擊匈奴。如曾任為,就是郎中令的屬官。
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名“光祿勛”,原名廢除。漢末建安十八年(213),又稱郎中令。曹魏時期又改稱光祿勛。停用光祿勛,改稱。
郎中令,秦官,掌宮殿掖門戶,有丞。太初元年更名光祿勛。屬官有大夫、郎、,皆秦官。又期門、羽林皆屬焉。大夫掌論議,有、、諫大夫,皆無員,多至數十人。武帝五年初置諫大夫,秩比八百石,太初元年更名中大夫為,秩,太中大夫秩比千石如故。郎掌守門戶,出充車騎,有、、侍郎、郎中,皆無員,多至千人。議郎、中郎秩比,侍郎比,郎中比。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將,秩皆比二千石。郎中有車、戶、騎三將,秩皆比千石。謁者掌賓贊受事,員七十人,秩比六百石,有僕射,秩比千石。期門兵送從,武帝初置,比郎,,多至千人,有僕射,秩比千石。平帝元始元年更名虎賁郎,置中郎將,秩比二千石。羽林掌送從,次期門,太初元年初置,名曰,後更名。又取從軍死事之子孫養羽林,官教以五兵,號曰。羽林有令丞。宣帝令、騎都尉監羽林,秩比二千石。僕射,秦官,自侍中、尚書、博士、郎皆有。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課之,軍屯吏、騶、宰、宮人皆有,取其領事之號。

官職排列

(1)丞相,承受皇帝之命,輔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的官;
(2)太尉,掌管軍事的最高官吏;
(3),主要管理記事,其地位相當於副丞相,主要職責是管理圖籍、,監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設,掌管圖書秘籍,同時監察文武官吏;,掌管文書;,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負責監督郡守的御史。
三公之下設,作為中央行政機關分掌具體行政事務,如祭祀、禮儀、軍事、行政、司法、文化教育等。包括:
(1),掌管宗廟禮儀,地位很高,屬九卿之首;
(2)郎中令,掌管宮殿警衛;
(3)衛尉,掌管宮門警衛;
(4)太僕,掌管宮廷和國家;
(5),掌管司法審判;
(6),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務;
(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務;
(8),掌管和財政收支;
(9)少府,主管皇室的財錢和皇帝的衣食住行等各項事務以及山海池澤之稅。
是為秦(即:衛尉,郎中令,太僕,廷尉,典客,,宗正,少府,治粟內史)
除九卿外還有:掌治宮室的;掌皇后太子家事的;掌巡查京師的;掌的主中尉;掌郡軍隊的。

秦朝郎中令

史載:“...兼任和郎中令。”秦朝只知道趙高做過郎中令。
趙高,(前258——前207年),本為秦國宗室遠親(一說趙國宗室遠親),入秦宮為宦官(一說趙高為“宦官”乃後世曲解),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管事二十餘年」。死後,他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詔書,逼秦始皇長子,另立始皇幼子胡亥為帝,是為並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職期間獨攬大權,結黨營私,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設計害死李斯,繼之為秦朝丞相。第二年他迫秦二世自殺,另立。不久被子嬰殺掉,誅。
另外,還是秦漢時期的書法大家,東漢·許慎《》云:“趙高作《愛歷篇》,取,或頗省改。”北魏·王情《》中卷列秦、漢、吳三朝書法家五十九人,中有趙高。南朝宋·羊欣《》謂趙高“善大篆”。唐·張懷罐《》卷上《》日:“趙高善篆。教始皇少子書。”著有《爰歷篇》六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