蠱惑(漢語詞語)

蠱惑(漢語詞語):基本解釋,引證詳解,粵語解釋,-九游会j9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蠱惑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ǔ huò,可指迷惑、誘惑、使人心意迷惑、惑亂、迷亂等。出自漢·王符《潛夫論·潛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蠱惑
  • 外文名:bewitch
  • 拼音:gǔ huò
  • 釋義: 迷惑;誘惑
  • 出處:漢·王符《潛夫論·潛嘆》
  • 基本解釋:使人心意迷惑
基本解釋,引證詳解,粵語解釋,

基本解釋

【拼音】gǔ huò
【釋義】1. 迷亂;。2. 迷惑;誘惑。使人心意迷惑。
【出處】而濫求租稅,產業,蠱惑。——《滅惑論》
【成語】

引證詳解

  1. 迷亂;
    ①漢·《·潛嘆》:“末世則不然,徒信貴人驕妒之議,獨用苟媚蠱惑之言。”
    ②唐·《古冢狐》詩:“何況褒姒之色善蠱惑,能喪人家覆人國。”
    ③《》第三回:“因賣桑木弓箕的男子,舍取邊妖女,逃於褒國,此女即褒姒也,蠱惑君心,欺凌嫡母,害得幽王今日身亡國破。”
    ④《明史·毛玉傳》:“玉即抗疏歷敘武宗 時事,勸帝戒嗜欲,杜請託,以破之門,塞蠱惑之隙。”
    ⑤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尊稱聖人,自謂教主,而猶為是,在己則脂韋突梯,以佞 滿 人已耳;而天下受其蠱惑者,乃較諸出於賤儒元惡之口為。”
  2. 迷惑;
    ①南朝·梁·《滅惑論》:“糜費產業,蠱惑。運迍則蠍國,世平則蠹民。”
    ②宋·王栐《燕翼詒謀錄》卷三:“上散青苗錢於設廳,而置酒肆於;民持錢而出者,誘之使飲,十費其二三矣。又恐其不顧也,則命娼女坐肆作樂以蠱惑之。”
    ③清·《·情試》:“只因這兩個小人在側,終朝蠱惑,以致如此。”

粵語解釋

“蠱惑”表示“蠱的迷惑”,或是“蠱的誘惑”之意。
在粵語的辭彙里,“蠱惑”這兩個字,卻另有一種意義,那是調皮、多計、善於欺騙等意思.
蠱是一,或者巫術使用的道具。如字形,把某種蟲子放到器皿里使用,使人喪失自制力而加以控制,類似催眠。蠱惑即“以蠱惑之”,使人迷惑,混淆視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