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台

蘭台:戰國時期楚國台名,釋義,原典,漢朝中央檔案典籍庫所在地,釋義,原典,泛指宮廷-九游会j9

蘭台,最早為戰國時期楚國的台名,其上建有宮殿。現留存有興建於明清之季的一座。

漢朝時,皇宮內建有藏書的石室,作為中央檔案典籍庫,稱為蘭台,由御史中丞管轄,置蘭台令史,史官在此修史。後人從此引申,宮廷內的典籍收藏府庫、御史台和史官,都曾被稱為蘭台。唐朝時,秘書省在唐高宗龍朔年間改稱蘭台,光宅年間改稱麟台,唐中宗神龍年間又改回秘書省。

另外,在道家氣功中,肝臟被稱為蘭台。在相術中,鼻子左側的區域被稱為蘭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蘭台
  • 類型:名詞
  • 拼音:lan tai
  • 出處:《文選·宋玉〈風賦〉序》等
戰國時期楚國台名,釋義,原典,漢朝中央檔案典籍庫所在地,釋義,原典,泛指宮廷收藏典籍的府庫,釋義,原典,泛指史官或史官機構,泛指御史台,釋義,原典,唐朝秘書省的別稱,釋義,原典,相術術語,釋義,原典,道教術語,釋義,原典,泛指檔案,

戰國時期楚國台名

釋義

名詞,戰國時楚國台名。故址傳說在今湖北省東。

原典

《文選·宋玉〈風賦〉序》:“游於蘭台之宮,、景差侍。”李周翰註:“蘭台 ,台名。”
唐·《》詩:“ 楚國茲故都, 蘭台有餘址。”
梁·《·時序》:“唯齊楚兩國,頗有文學,齊開莊衢之第,楚廣蘭台之宮……聯藻於日月,宋玉交彩於風雲。”
《史記·》亦有相關記載。

漢朝中央檔案典籍庫所在地

釋義

漢朝中央檔案、典籍庫,用以收藏地圖、戶籍等檔案及圖書。也是當時名儒著述的地方。建於長安(今西安)宮內,系石室建築,修造年代不可考。蘭台隸屬於御史府(台),由御史中丞一員兼領。置蘭台令史,秩六百石(一說蘭台令史六人,秩百石)。選能通蒼頡、篇者擔任,除在殿中受奏事外,並負責典校秘書或從事撰述。
西漢成帝以後,蘭台令史約有18人之多。由於漢代重視對檔案典籍的收集,蘭台典藏十分豐富。收錄有皇帝詔令、臣僚章奏、國家重要率律令、地圖和郡縣計簿等。
永平五年(公元62年)班固任蘭台令史,奉詔撰《世祖本紀》及諸傳記。與班固同為蘭台令史奉詔修史的還有睢陽令、長陵令、司隸從事孟異。此後,、、、、、等人都曾任蘭台令史,他們都是當時著名的學者。、漢和帝以後,東觀收藏漸盛於蘭台,修史即移入東觀。東漢末年董卓遷都之亂,蘭台的檔案典籍受到很大損失。
迄至魏、,掌蘭台秘書圖籍之制依然存在。

原典

《·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兩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蘭台,掌圖籍秘書。”
漢·《易林·巽之明夷》:“典策法書,藏蘭台,雖遭潰亂,獨不逢災。”

泛指宮廷收藏典籍的府庫

釋義

【引申】由釋義二引申出。由於漢朝在蘭台藏書,後世泛稱宮廷內的藏書庫為蘭台。

原典

《·傳》:“方領矩步之容,事滅於旌鼓;蘭台石室之典,用盡於帷蓋。”

泛指史官或史官機構

【引申】由釋義二引申出。漢朝蘭台是史官修史之處,特別是東漢時班固及數位名儒曾作為蘭台令史在此修史,撰《光武本紀》,所以後世泛稱史官為蘭台。

泛指御史台

釋義

【引申】由釋義二引申出。漢朝蘭台歸御史台管轄,由御史中丞主管,故稱。

原典

資治通鑑·二年》:“ 慧景燒蘭台府署為戰場。”註:“蘭台,御史台也。”
元·《·雜辯》:“蓋御史有兩丞,其一在蘭台,謂之中丞。”

唐朝秘書省的別稱

釋義

唐高宗二年(公元662年)改為蘭台。年間改為,時改回秘書省。

原典

唐·《》詩:“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箋註:“《·職官志》:秘書省, 初改為蘭台, 時改為,時復為。”
唐·《》詩:“猶喜蘭台非傲吏,歸時應免動移文。”

相術術語

釋義

相術術語,指鼻左側的區域。

原典

》卷二:“準頭主富貴貧賤,百事吉凶……左為蘭台,右為廷尉。”
舊唐書·方伎傳·袁天綱》:“ 天綱謂淹曰:‘公蘭台成就,學堂寬博,必得親糾察之官,以文藻見知。’”
明·謝讜《四喜記·詩禮趨庭》:“天庭忒恁低,地閣那曾偉,準頭偏,蘭台、廷尉俱虧……恐今生虎榜姓難題。”

道教術語

釋義

道教術語。指肝臟。

原典

《》卷十九:“經曰:‘肺為尚書,肝為蘭台,心為太尉公。’“

泛指檔案

由釋義二引申而出。由於漢朝將檔案藏於蘭台,故稱檔案為蘭台。
檔案新聞叫蘭台動態,檔案領域有雜誌叫《》。解放軍檔案館專業最高獎為蘭台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