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囿,中文辭彙,指劃定一定範圍的(如牆垣等),具有生產、游賞等功能的皇家專屬領地。“苑囿”一詞常見於古籍中。出處《史記·》:“封為。予之山陽地,令毐居之。車馬衣服苑囿恣毐。事無皆決於毐。又以河西更為毐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苑囿
- 外文名:enclosed ground for raising animals
- 拼音: yuàn yòu
- 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
拼音,英文翻譯,釋義與示例,相關資料,
拼音
yuàn yòu
英文翻譯
enclosed ground for raising animals
釋義與示例
苑囿:劃定一定範圍的(如牆垣等),具有、游賞等功能的皇家專屬領地。先秦時多稱“”,漢多稱為“苑”。“苑囿”合稱也較為常見。
先秦及漢代苑囿以為主,兼有游賞功能,多依託濕地等生產力較高的自然環境,其物產主要供給祭祀活動及賓客宴請,是中國園林的初始形態。其後,苑囿性質逐漸變化,游賞功能逐漸取代物質生產功能成為主角。而清代北京“南苑”仍然保持了以自然生態為主的古代苑囿形態,堪稱古代苑囿的“活化石”。
- 掌握,駕馭。
南朝·梁· 《·雜文》:“苑囿文情,故日新殊致。” - 包括。
南朝·梁·劉勰 《》:“文辭根葉,苑囿其中矣。” - 謂博覽。
《·裴子野傳》:“且家傳素業,世習儒史,苑囿經籍,游息文藝。”
相關資料
歷代帝王在京城周圍設定若干苑囿供其進行各種活動,如起居,騎射,觀奇,宴遊,祭祀以及召見大臣,舉行朝會等。
苑囿是以園林為主的皇帝離宮,除了布置園景遊憩之外,還包括有舉行朝賀和處理政務的宮殿以及皇帝、后妃和服務人員的居住建築、生活供應建築及廟宇等。
位於北京的中心地區,是世界現存建園最早的皇家苑囿。由遼代初創,歷經金、元、明、清五個朝代的逐步完善,形成今天的格局,現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北海既有皇家園林的富麗堂皇,又有江南私家園的古樸自然以及的莊嚴肅穆,稱得上是我國古典園林的精品和人類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