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石綱是中國歷史上專門運送奇花異石以滿足皇帝喜好的特殊運輸交通名稱。時,“綱”意指一個運輸團隊,往往是十艘船稱一“綱”。當時指揮花石綱的有杭州“造作局”,蘇州“應奉局”等,奉皇上之命對東南地區的珍奇文物進行搜刮。由於花石船隊所過之處,當地的百姓,要供應和;有的地方甚至為了讓船隊通過,拆毀橋樑,鑿壞城郭。因此往往讓江南百姓苦不堪言,《》有記載花石綱之役:“流毒州縣者達二十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花石綱
- 外文名:無
- 類別:特殊運輸交通名稱
- 時代:
名稱來歷,歷史背景,文化背景,
名稱來歷
花石綱是宋徽宗時運輸東南花石船隻的編組。宋代陸運﹑水運各項物資大都編組為“綱”。如運馬者稱“”﹐運米的稱“米餉綱”。馬以五十匹為一綱﹐米以一萬石為一綱。宋徽宗趙佶政治上極端腐敗,生活驕奢淫逸,揮霍無度,酷愛花石。最初,取江浙花石進呈,後來,規模越來越大,他主持,專門索求奇花異石等物,運往東京(今開封)。這些運送花石的船隻,每十船編為一綱,從江南到開封,沿淮﹑汴而上,相接,絡繹不絕,故稱花石綱。花石綱之擾,波及兩淮和長江以南等廣大地區,而以兩浙為最甚。凡有一木一石﹑一花一草可供玩賞的,應奉局立即派人以黃紙封之,稱為供奉皇帝之物,強迫居民看守,稍有不慎,則獲“大不恭”之罪。搬運時,破牆拆屋而去。凡是應奉局看中的石塊,不管大小,或在高山絕壑,或在深水激流,都不計民力千方百計搬運出來。
花石綱

聽說哪個老百姓家有塊石塊或者花木比較,差官就帶了兵士闖進那家,用黃封條一貼,算是進貢皇帝的東西,要百姓認真保管。如果有半點損壞,就要被派個“大不敬”的罪名,輕的罰款,重的抓進監牢。有的人家被征的花木高大,搬運起來不方便,兵士們就把那家的房子拆掉,牆壁毀了。那些差官、兵士乘機敲詐勒索,被征花石的人家,往往被鬧得傾家蕩產,有的人家賣兒賣女,到處逃難。

宋徽宗曾得,高四丈,載以巨艦,役夫數千人,所經州縣,有拆水門﹑橋樑,鑿城垣以過者。應奉局原準備的船隻不能應付,就將幾千艘運送糧食的船隻強行充用,甚至旁及商船,造成極大危害。前後延續二十多年,而以年間 (1111—1117)為最盛。官吏一夥乘機敲詐勒索,大發橫財,給東南人民造成極大的災難,成為激起方臘起義的原因之一。
歷史背景
北宋崇寧四年(1105年),為了帝國最大的園林建設工程——,皇帝在蘇州設定應奉局。蘇州人,于山石素有心得,被推薦管領應奉局,專事在東南江浙一帶搜羅奇花異木,嶙峋美石。花石到手後,多經水路運河,千里迢迢,運往京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十船一組,稱作一“綱”,此“花石綱”名稱之由來。“花石綱”持續二十多年,“大率太湖,靈璧、、武康諸石;兩浙花竹、雜木、;福建異花、荔枝、、橄欖;海南椰實;湖湘木竹、;江南諸果;登萊淄沂海錯、文石;兩廣、四川異花奇果”,都是搜求強奪的目標,侵擾範圍之廣,亦遠不止於東南一帶了。
花石綱

為保障“花石綱”的運輸,關係國家民生之重的漕運都被擠在一邊,漕船和大量商船都被強征來運送花石。全國上下,費百萬役夫之工,加上盡心盡力的一夥等人,只要聽聞何方何處何家有奇石異木,就不惜破屋壞牆,踐田毀墓,致使天下蕭然,民不聊生。
本人對此事的痴迷尤其令後人驚嘆。文獻中提到,有一安徽靈璧縣產的巨石,用大船運往京師,需拆毀城門方能進入,上千人都搬不動,入城之後,徽宗大喜之餘,御筆賜名“卿雲萬態奇峰”,並懸金帶於其上。更有甚者,宣和五年,太湖所產一石,高六仞,百人不能合抱,徽宗得石喜極,竟封石為侯——曰“盤固侯”。有一株唐時栽種的古樹,朱勔等看中後,因枝幹巨大,無法通過內河橋樑,只能改由海運,結果是“舟與人皆沒”,樹與人都葬身大海,成為一起大樹進城的古代悲劇版本。
方臘起義後,欽宗靖康元年(1126),金國大軍南下進攻北宋。第二年初,首都陷落,金兵將徽、欽二帝,連同后妃、宮女、、官員、工匠、等14000餘眾,驅虜北上,建成未到五年的,也毀於這場戰亂。北宋王朝至此滅亡。
文化背景
花石綱遺物,現存,集所謂“瘦、透、漏、皺、醜”於一身。

花石綱悲劇的直接來由,就是宋徽宗的“”。“艮岳”是一個極為宏偉的園林巨製,如果能幸運留存下來,它不僅可能是世界園林之最,也應當是極為珍貴且瑰麗的遺產。此事與道教信仰及文化有莫大的關係。酷信道教,自稱為道君皇帝,他的身邊不乏一些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如茅山第二十五代宗師,向徽宗進獻“廣嗣之法”,應當屬於道家房中一類的內容,其中竟然涉及京城風水格局的改善,欲多子多壽,需在京城東北疊石築山。
這件事只能被看作事情的一個起因,實際上,實現道教洞天福地的景觀理想才是更大的原因。
《》筆下的。
“艮岳。七年,始於上清寶籙宮之東作萬歲山。山周十餘里,其最高一峰九十步,上有亭曰介,分東、西二嶺,直接南山。山之東有萼綠華堂,有書館、八仙館、紫石岩、棲真嶝、覽秀軒、堂。山之南則兩峰並峙,有雁池、噰噰亭,北直。山之西有藥寮,有西莊,有巢雲亭,有白龍沜、濯龍峽,蟠秀、練光、跨雲亭,。又西有萬松嶺,半嶺有樓曰倚翠,上下設兩關,關下有平地,鑿大方沼,中作兩洲:東為蘆渚,亭曰浮陽。西為梅渚,亭曰雪浪。西流為鳳池,東出為雁池,中分二館,東曰流碧,西曰環山,有閣曰巢鳳,堂曰三秀,後有揮雪廳。復由上至介亭,亭左復有亭曰極目、,右復有亭曰麗雲、半山。北俯景龍江,引江之上流注山間。西行為漱,又行石間為煉丹、凝觀、圜山亭,下視,見高陽酒肆及清澌閣。北岸有勝筠庵、躡雲台、蕭閒館、飛岑亭。支流別為山莊,為回溪。又於南山之外為小山,橫亘二里,曰,窮極巧妙。而景龍江外,則諸館舍尤精。其北又因宮火,取其地作大池,名曰,池中有堂曰蓬壺,東盡封丘門而止。其西則自天波門橋引水,殆半里,江乃折南,又折北。折南者過閶闔門,為復道,通茂德帝姬宅。折北者四五里,屬之龍德宮。宣和四年,自為《記》,以為山在國之艮,故名艮岳。蔡條謂初名鳳凰山,後神降,其詩有“艮岳排空霄”,因改名艮岳。宣和六年,詔以產於艮岳之萬壽峰,又改名。岳之正門名曰,故亦號陽華宮。自訖靖康,積累十餘年,四方花竹奇石,悉聚於斯,樓台亭館,雖略如前所記,而月增日益,殆不可以數計。宣和五年,於太湖取石,數丈,載以大舟,挽以千夫,鑿河斷橋,毀堰拆閘,數月乃至,賜號“昭功敷慶”,是年,初得燕地故也(指從金朝獲取了燕京等數座廢墟空城)。(朱)勔緣此授節度使。大抵群閹(眾位太監)興築不肯已。,患苑囿之眾,國力不能支,數有厭惡語,由是得稍止。及金人再至,圍城日久,欽宗命取山禽水鳥十餘萬。盡投之汴河,聽其所之。拆屋為新,鑿石為炮,伐竹為笓籬。又取大鹿數百千頭殺之,以啖衛士雲。”
這些“”式的園林無不是天下“物以稀為貴”的木石珍品的匯集,無不是“雅”奢華的實力展示,無不是生活的人間狂想。 至於明清的江南,物質上只能拾一點皇室、富商的餘瀝,精神上卻在諸如幾塊山石、半叢芭蕉上膨脹,什麼“壺天自春”,什麼“”······而更多陳詞濫調的“吟詠”、“寄託”和“標榜”,使這些的園子更像是進行文化手淫的地方,嚴酷現實中的士人們,哪怕只有幾方地,還是要去行神仙的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