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斯托利派(聶斯脫利派)-九游会j9

聶斯脫利派一般指本詞條

聶斯托利(希臘語:νεστόριος,386年-451年),敘利亞人,曾進入安提阿修道院作修士。中譯亦作聶斯多略、聶斯脫利、聶斯托留或涅斯多留等,於428年4月10日至431年6月22日出任牧首。

他被認為是開創了派的人物。他曾在擔任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的任內,反對亞流派在上的見解,但是他自己卻又另外提出一個見解,認為耶穌的神性與人性分開。於是在公元431年,在以弗所全教會會議上,他的主張被認定為異端。

聶斯托利派是年間傳入中國的最早的一支的基督教,漢譯名稱為。

基本介紹

  • 本名:聶斯托利派
  • 別稱:νεστόριος
  • 出生時間:386年
  • 去世時間:451年
  • 性別:男
神學主張
他提出基督二性連線說(連線,conjunction,希臘語:sunapheia)。基督二性二位說則是亞歷山大學派在會議上對他的所提出的罪名。認為童貞女只是生育耶穌肉體,而非付予神性,因此反對將她神化、禮敬,以「基督之母」(希臘語:χριστοτόκος)的稱呼取代「上帝之母」(也作「生神者」,希臘語:θεοτόκος)。對於反對稱呼為「生神者」並非聶斯脫里首先提出的論述,而是由一位長老亞他那修所提出,聶斯脫里本著為真理辯護的的熱情提文支持此說法。對於聶斯脫里而言,他所要批評的是過度強調耶穌的神性(拿先素斯的貴格利提出:「基督被動的肉身與神主動的神性融合,人性逐漸消失在神性之中,仿佛水溶在大海里。」)所強調是耶穌真實存在在歷史之中,所以耶穌擁有完整的人性即是有理性、感性與自由意識。所以聶斯脫里所反對的是亞歷山大學派對於基督兩性融合為一新性的說法。但清楚的區分使得亞力山大學派抓住了認為基督有兩個位格的說法。428年,聶里脫里出任君士坦丁堡牧首,引起亞歷山大宗主教奚利爾(cyrillus of alexandria)猛烈抨擊。公元431年,(ecumenical council of ephesus) 召開後,多個派別的衝突雖然被調解,但是聶氏被革除牧首的職務,其教派亦定作,最終客死在埃及。
聶斯托利派
聶斯托利派
1895年,聶斯脫里晚年的一部著作在敘利亞被發現。在該書中聶里脫里否認以弗所會議的指責,並為自己辯護。的解釋與傳統天主教會對他的觀點不同,和正統的相近,從而有學者開始懷疑「聶里脫里主義」是否真的是教會傳統指控的“不屬於三位一體範疇的教義”以及以弗所會議的結論是否客觀公正。
1994年11月11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與東方教會簽署了《共同聲明》,天主教放棄在第三次大公會議──以弗所會議上對於聶斯脫里的裁定,轉而接受其提出對於的稱呼「基督之母(mother of god)」或「我們上帝救主基督之母(the mother of christ our god and savior)」
聶斯脫里在東方亞述教會中是被尊為,“聖聶斯脫里”(saint nestorius) 古敘利亞語演變成「瑪·聶斯脫里」(mar nestorios)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