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漢武(歷史人物)

秦皇漢武(歷史人物):成語釋義,讀音,解釋,由來,相關人物,秦始皇,漢武帝,-九游会j9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秦皇漢武:秦始皇漢武帝。出處:·《》知音第四十八:“昔《》始出,《》初成,秦皇漢武,恨不同時;既同時矣,則韓囚而馬輕,豈不明鑑同時之賤哉!”【示例】《》:“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根據《影響世界的100帝王》排名,秦始皇是中國排名最高的漢族皇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皇漢武
  • 外文名:qin huang han wu
  • 詞性
  • 類屬
成語釋義,讀音,解釋,由來,相關人物,秦始皇,漢武帝,

成語釋義

讀音

qín huáng hàn wǔ

解釋

秦皇漢武:指秦始皇漢武帝劉徹

由來

因為漢是秦的延續和發展,而秦始皇和漢武帝的雄才偉略、在當時都是空前的,於是用“秦皇漢武”來合稱這兩位皇帝。
秦皇漢武共存圖秦皇漢武共存圖

相關人物

秦始皇

即(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俗稱。,名政。世稱“”。原為戰國時,之子。公元前247年即王位,當時年僅十三歲。由於未行成人之禮,實際專權用事者為呂不韋及太后寵信的假宦官。公元前238年,開始親政,當年鎮壓了嫪毐的叛亂,第二年又免去了呂不韋的職務。接著任用為丞相,採納其滅六國以成一統的建議,派大將等人進行統一戰爭。
秦始皇秦始皇
從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王政在十年之間先後滅掉了韓、趙、燕、魏、楚、齊這六國,實現了四海統一的目標。
統一全國後,秦王政認為自己功高三皇五帝,創立了“皇帝”的尊號,自稱。皇帝是國家最高統治者,可決定國家一切事物,直接任免重要的中央及地方官吏。此外,秦始皇又在全國實行,分全國為三十六郡,又南征百越、北伐匈奴,統一了貨幣、文字、度量衡等。他下令銷毀民間兵器,將貴族遷移到關中,又焚毀儒學諸書,坑殺了四百六十多名,實行專制主義的統治。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於第五次出巡途中,在返回鹹陽的路上病死於(在今河北)。

漢武帝

漢武即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十六歲登基,在位54年,占整個西漢存在時間的四分之一。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統一思想,強調皇權;上位後,征伐四方,,;對於匈奴的邊境威脅,積極主戰,於是出現了衛青霍去病、等英雄人物。公元前119年,發生最大規模的戰役,霍去病追擊匈奴1000餘里,從此漢轉入戰略反攻時期;派遣通西域打通“”,依次令、和親,以圖合擊匈奴,在西域設控制西域;加強,頒布“推恩令”,設,削弱相權,進一步削弱藩王勢力;設“太學”,積極推薦人才,改革,儒士紛紛入朝,改進的“”創;完善“”機制,由朝廷樂府系統或相當于樂府職能的音樂管理機關蒐集、保存而流傳下來的漢代詩歌最終形成。
漢武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