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姓諸侯王

異姓諸侯王:形成,危害,翦除,-九游会j9

異姓諸侯王,是指漢高祖劉邦在過程中和建立之初所分封的非劉姓的諸侯王。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廢除了周代以來的,在全國範圍內確立了。諸子和功臣僅賜以爵祿,不封給土地。儘管如此,分封制的社會基礎並未消除,割地封侯的思想還相當普遍地存在於人們的頭腦中。

當時,齊國的自立為,立為,為,為等等。秦朝滅亡後,反秦武裝中力量最強大的,為了鞏固自己的盟主地位,不僅承認了六國貴族並立為王的局面,還自封為,並繼續分封自己的親信為王。於是,形成了所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異姓諸侯王
  • 存在原因劉邦為了分化瓦解的勢力
  • 存在時間:公元前202年
  • 消失時間:公元前157年
形成,危害,翦除,

形成

在過程中,劉邦為了分化瓦解的勢力,一方面拉攏項羽所分封的諸王,如、、、等,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滿足其重要將領割地分封的要求,陸續封了一些諸侯王。
西漢異姓王割據圖西漢異姓王割據圖
這些諸侯王不是劉姓宗室,故稱為異姓諸侯王。如漢四年(前203年)春,韓信在平定齊地後,請求立為(暫署為王),劉邦為了籠絡他,就聽從的意見,封他為。同年七月,封為。次年十月,劉邦為調動兵力圍殲項羽於,又以睢陽以北至谷城分封。
西漢初年,由於社會經濟凋敝,統治秩序尚待重建,因此不得不維持現狀,封功臣大者為王,小者為侯。但是為加強中央權力,對諸侯王的封國也作了調整,如封為,齊王韓信徙為,九江王徙為,徙為,徙為等。
當時異姓諸侯王共有七人,即韓信梁王、,、、、。

危害

異姓諸侯王的封國跨州連郡,占據了戰國時期東方六國大部分的疆域,又握有重兵,對於中央權力的穩定與鞏固是很大的障礙。
漢五年七月,、死。不久,謀反,劉邦親自領兵討平。剩下的四人中,韓信、和對的建立立有大功,力量最強,成為漢高祖劉邦的心腹之患。

翦除

高祖在的協助下,採取了新的對策,翦除了異姓諸侯王勢力。高帝六年(前201年),在的圍攻下,以投降匈奴。次年,劉邦親自領兵征討,韓王信逃入匈奴。
同年,楚王韓信在封國“陳兵出入”,被人告發企圖謀反。藉口巡遊,會諸侯於陳,乘機逮捕韓信,帶至洛陽,貶為。十一年,謀反,韓信與陳豨暗通聲氣,並於次年乘高祖率軍平叛之機,圖謀詐諸奴,襲擊呂后和太子。由於為人告發,被騙至長樂宮鐘室處死,。
之後,高祖又以梁太僕告發謀反為由,逮捕彭越,廢處蜀地。呂后為消除後患,將彭越誘至長安,指使其舍人誣以謀反罪,隨即處死,夷三族。
韓信、被誅,使十分恐慌。他私下集合軍隊,加強警戒,結果也被人告發謀反。高帝十一年七月,英布起兵反漢。劉邦抱病徵討,並於次年十月平定淮南地。至此,異姓諸侯王中只剩下勢力最弱的吳芮和趙王張耳,對漢王朝已經沒有什麼威脅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