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詞語,2、外國小說《流亡》,基本信息,內容簡介,3、中國小說《流亡》,4、流亡人士和流亡政權,

1、詞語
詞目:流亡
拼音:líu wáng
基本解釋
[be forced to leave one's native land;go into exile] 被迫離開家鄉或祖國,流落逃亡在外
詳細解釋
1. 因在本鄉、本國不能存身而逃亡流落在外。
《詩··召旻》:“瘨我饑饉,民卒流亡。” 箋:“病國中以饑饉,令民盡流移。”《新五代史·雜傳十·王周》:“ 涇州 為政苛虐,民多流亡。” 清 田蘭芳《雲南楚雄府通判袁公(袁可立孫)墓志銘》:“濱於沁者尤善潰,戶多流亡,於是積逋莫辦。” 《》:“那學院裡的教授和講師也到本地國中里來兼點課,多少也能給他們流亡在異地的生活改善一些。”
2. 指逃亡流落在外的人。
《後漢書·虞詡傳》:“ 詡 乃占相地埶,築營壁百八十所,招還流亡,假賑貧人,郡遂以安。” 宋 蘇軾 《徐州謝獎諭表》:“臣敢不躬親畚築,益修今歲之防,安集流亡,盡復平時之業。”明 《明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公()至登,即行白射之法以練土著,盡汰客兵使還鄉井。以故蜚鴻安堵,而流亡者歸如流水矣。”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防城起義清方檔案》:“仍著 秦炳直 督飭各軍搜捕餘匪,撫恤流亡,以期早日肅清。”
3. 隨流水消逝。
《楚辭·九章·惜往日》:“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禍殃之有再。” 王逸 註:“意欲淹沒,隨水去也。”
4. 猶危亡。
《楚辭·<七諫·哀命>》:“痛 之流亡兮,哀 靈脩 之過到。” 註:“言 懷王 之過,已至於惡, 楚國 將危亡,失賢之故也。”《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國新流亡,今乃復殷給,繕飾備利, 吳 必懼,懼則難必至。”陶曾佑 《中國文學之概觀》:“凡吾同胞,其有哀文學之流亡,斯文之隳墮者乎,請速競爭文界,排擊文魔,拔劒嘯天而起舞!”
5. 散失。
《史記·儒林列傳》:“ 秦 時焚書, 壁藏之。其後兵大起,流亡, 漢 定, 伏生 求其書,亡數十篇,獨得二十九篇,即以教於 齊 魯 之閒。” 明 《焦氏筆乘續集·尚書敘錄》:“夫《書》之厄已至矣, 伏生 掇拾於流亡之餘。”
2、外國小說《流亡》
基本信息
名稱: exils
中文名稱: 流亡
別名:優異者
類型:劇情 / 冒險
發行時間: 2004年5月19日
導演: tony gatlif
演員: romain duris,lubna azabal
地區: / 日本
語言: 阿拉伯語 / 法語 / 西班牙語 / 吉普賽語
片長: 104 min
發行公司:artcam
內容簡介
一天,扎諾突然向自己的女友納依瑪提議兩人一起穿越法國和西班牙,回到他們父輩們的故鄉阿爾及利亞。他們帶上他們最喜歡的唱片和一張的頭像,沒做其他準備就匆匆忙忙地上路了。他們並沒有足夠的錢作輕鬆的旅行,一路上難免會遇上麻煩。這兩個跟著父輩們流亡到海外的男女來說,一切都是未知的。他們逃票坐車失敗,又被人偷了錢,大部分路途只能靠步行完成。他們上當受騙,空虛而又寂寞的生活使得兩人的愛情也產生了危機。一路的波折似乎沒有白費,他們終於到達了阿爾及利亞,但這裡似乎並不是想像中的故土,也許他們並不屬於這裡。
3、中國小說《流亡》
紅靈菲的長那個篇小說,1928年上海書局出版。作品以震驚中外的“四·一五”和“七·一五”兩次反革命政變為背景,以沈之菲的流亡生活為線索,真實再現了那個血風腥雨的時代面貌。在細雨濛濛的淒清夜晚,一對青年在古寺里舉行了婚禮,男的叫沈之菲,是m黨部的重要左派職員,女的是他的愛人黃曼曼。他們為擺脫敵人的追捕,逃香港,返故鄉,出走新加坡,又因掛念革命返回上海。流亡歸來的沈之菲,看到社會上壓迫、欺詐、凌辱等種種現象,更加了解人生的意義和對於革命的信念。拋棄幻想,正視現實,沈之菲有離別家中的妻子,悄悄出走,再度踏上他的流亡之途,去尋找那窗外的一線曙光。
4、流亡人士和流亡政權
災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離開家鄉或祖國:~海外ㄧ~政府(曾經兩次流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