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平
- 政 權:西漢
- 皇 帝:漢成帝劉驁
- 歷 時:4年
- 啟用時間:公元前28年三月
- 結束時間:公元前25年
- 繼:
年號時間,紀年對照,君主簡介,歷史大事,元年,二年,三年,四年,出生名人,相關年號,
年號時間
紀年對照
西漢年號
河平 | 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公元 | 前28年 | 前27年 | 前26年 | 前25年 |
乾支 | 癸巳 | 甲午 | 乙未 | 丙申 |
君主簡介
漢成帝劉驁(公元前51年—公元前7年),西漢第十二位,漢元帝劉奭與所生的,公元前33年—公元前7年在位,共在位25年。竟寧元年(前33年),漢成帝繼位。綏和二年(前7年),漢成帝去世,終年44歲,諡號孝成皇帝,廟號統宗,葬於。
歷史大事
元年
公元前28年,癸巳,建始五年,河平塞決河,建始四年(前29)四月,決堤東郡,泛濫成災。十一月,派大司農非調調發錢穀賑濟遭水災的郡縣,又派謁者二人徵發河南以東木船五百艘搭救和轉移災民九千七百餘人。五年春,向推薦,堵塞決河。成帝於是任為堤使者,負責修治河堤決口。讓民工用竹子編成大竹籠,在竹筐里裝滿碎石後沉到水底,作為基礎,其上再用石頭和泥土砌成河堤。經過上萬人的施工,終於修復河堤堵塞決口。三月,成帝詔為光祿大夫,秩中二千石,賜爵關內侯、百斤。又改此年為河平。
《·五行志》中對前28年出現的記載:“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
二年
王氏五人同日封侯
河平二年(前27)六月,成帝悉封諸舅、、、、王逢時為列侯。五人同日封世謂之“”。王氏專權自始。
平西夷
河平二年(公元前27)冬牂柯郡夜郎、鉤町王禹、漏臥侯俞舉兵相攻,牂柯太守請發兵誅興等。成帝詔大臣謀議。大臣以道遠不宜派兵進擊。成帝派太中大夫張匡持節前往調解。興等不從命,並刻木象漢使,立於道旁,用之。漢廷又派為壯柯太守。至牂柯,夜郎罷兵,興又不從。召之責殺。夜郎 說:將軍誅無狀,為民除害。於是解兵投降。禹、俞震恐,入粟千斛、牛羊慰勞漢軍吏士。乃還歸郡。不久,興妻父翁指與子邪務收集,脅迫旁二十二邑又反。上奏召募諸夷,與都尉、長史分領攻擊翁指等。翁指據險為壘,派奇兵絕其糧道,又合反間計以誘其眾。都尉萬年對說:兵久不決,費不可供。於是引兵獨進,結果敗歸。督飭萬年再擊,並派兵支援。當時天大旱,攻絕翁指取水之道,夜郎人不能支持,就斬殺翁指,持其首級出降。西夷遂平。
三年
因中秘書頗散亡,命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命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鹹校數術,侍醫李柱國校方技。劉向上《洪穗五行傳論》,集古今符瑞災異,比附世事禍福。是年,犍為(今四川南部、北部各一部分,治今宜賓西南)地震,山崩,壅江水,水逆流。灑又決於古原,流入濟南、千乘,災情約當建始年間之半。再派王延世往塞。
四年
免相
字子威,涿郡(今河北博野西南)人。父武,武兄無故,皆以宣帝舅封侯。商少為太子中庶子,以敦厚著稱。父死,商嗣爵為侯,將家產盡分與異母諸弟。大臣薦商行可以厲群臣,義足以厚風俗,宜備近臣。於是擢為諸曹侍中中郎將。元帝時官至右將軍、光祿大夫。時定陶共王受元帝寵愛,幾乎取代太子。商為外戚重臣輔政,著力擁護太子。元帝死,成帝即位,商備受敬重,徙為左將軍。時大將軍專權,行多驕僭。商論議不能平鳳,鳳知之亦疏商。成帝建始四年(前29),為丞相,增千戶,很得成帝重用。時大將軍姻親楊肜為琅邪太守,其郡災害頻仍。下令追究查辦。使人轉請且勿按問。商不聽,竟奏免肜。於是怨恨商,暗求其短,使人上書言商閨門內事。成帝以為暗眛之過,不足以傷大臣。固爭,下其事司隸校尉。此時正好發生日食。太中大夫張匡借日食攻擊,殘賊不仁;女弟淫亂,奴殺其,疑商所教。商執左道以,誣罔悖大臣節。於是左將軍史丹等劾奏:商位三公,爵列侯,親受詔策為天下師,不遵法度以翼國家,而迴避下媚以進其私,執左道以,為臣不忠,罔上不道,甫刑之辟,皆為上戮,罪名明白。請成帝下詔謁者召商詣若廬詔獄。成帝素尊重,知多險,下詔不治。固爭之。河平四年9前25)四月,成帝乃制詔御史:今樂昌侯為丞相,出入五年,未聞忠言嘉謀,而有不忠執左道之辜,陷於大辟。前內弟內行不修,奴賊殺人,疑商所教,因商為重臣,故抑而不究。今聞商不以自悔反怨恨,朕甚傷之。於是派使者收丞相印緩。免相三日,發病而死。
出生名人
相關年號
西漢年號
諡號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年號 | 年期 | 世系 |
---|---|---|---|---|---|
高皇帝 | 前202年—前195年 | 無 | 無 | ||
孝惠皇帝 | 前195年—前188年 | 無 | 無 | 劉邦次子 | |
(前)少帝 | 前188年—前184年 | 無 | 無 | 劉盈長子 | |
(後)少帝 | 前184年—前180年 | 無 | 無 | 劉盈第4子 | |
孝文皇帝 | 前180年—前157年 | () | 前179—前163 | 劉邦第4子 | |
(後元) | 前163—前157 | ||||
孝景皇帝 | 前157年—前141年 | () | 前157—前150 | 劉恆長子 | |
() | 前150—前144 | ||||
(後元) | 前144—前141 | ||||
孝武皇帝 | 前141年—前87年 | 前140年—前135年 | 第10子 | ||
前134年—前129年 | |||||
前128年—前123年 | |||||
前122年—前117年 | |||||
前116年—前111年 | |||||
前110年—前105年 | |||||
前104年—前101年 | |||||
前100年—前97年 | |||||
前96年—前93年 | |||||
前92年—前89年 | |||||
前88年—前87年 | |||||
孝昭皇帝 | 劉弗 (劉弗陵) | 前87年—前74年 | 前86年—前80年七月 | 劉徹第6子 | |
前80年八月—前75年 | |||||
前74年—前74年 | |||||
孝宣皇帝 | 劉詢 (劉病已) | 前74年—前49年 | 前73年—前70年 | ||
前69年—前66年 | |||||
前65年—前62年 | |||||
前61年—前58年 | |||||
前57年—前54年 | |||||
前53年—前50年 | |||||
前49年—前49年 | |||||
孝元皇帝 | 前49年—前33年 | 前48年—前44年 | 劉詢長子 | ||
前43年—前39年 | |||||
前38年—前34年 | |||||
前33年—前33年 | |||||
孝成皇帝 | 前33年—前7年 | 前32年—前29年 | 劉奭長子 | ||
前28年—前25年 | |||||
前24年—前21年 | |||||
前20年—前17年 | |||||
前16年—前13年 | |||||
前12年—前9年 | |||||
前8年—前7年 | |||||
孝哀皇帝 | 前7年—前1年 | 前6年—前3年 | |||
前5年6月—8月 | |||||
前2年—前1年 | |||||
孝平皇帝 | 劉衎 (劉箕子) | 前1年—公元6年 | 公元1年—5年 | 劉興之子 (劉奭孫) | |
無 | 劉嬰 (孺子嬰) | 6年—8年 | 6年—8年11月 | ||
8年11月—8年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