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氾水
- 所屬水系:濟水
- 地理位置:山東省
- 流經地區:曹縣、定陶
氾水在文獻中多有記載。《爾雅·釋水》曰:“水決復入為氾”。即從主流分出後,又流回主流的河水,稱為氾。《水經注》:氾水西分濟瀆,東北經南,……氾水又東,合於菏瀆。昔漢高祖既定天下,即帝位於定陶氾水之陽……。東漢人張晏云:“氾水在濟陰界”;《寰宇記》濟陰縣下云:“氾水在縣南,上承菏水”。《寰宇記》又云:“漢祖壇在()縣東北二十里,漢高五年,即位於氾水之陽,故立壇。另外,《史記》、《漢書》、(唐《括地誌》)、《通典》、《元和志》、《輿地勝覽》、《大元混—輿地紀勝》等歷史、地理著作無不記載了氾水。
氾水流經今地:由桃源鎮長岡廟(有戎之虛、龍山遺址)北,菏澤市大黃集徐莊一帶分濟水東南流,過曹縣(古鳴條,龍山文化遺址)南,又東流十五里至定陶區(北魏治)南,又東北流15里至定陶區馬集鎮費莊村河濱寺北(漢高祖受命壇),又東北過定陶區白土山南(定陶城內大隅首)、城東南鐵渠廟村西北,折而北流,過定陶東北劉堌堆、、三處龍山文化遺址,又東北流十里,於戚堌村東北,復匯入古(《水經注》中之菏水),東北流入。
東漢時期王景治河時,將氾水之道變為南濟水之道,氾水之名消失。
氾水流經今地:由桃源鎮長岡廟(有戎之虛、龍山遺址)北,菏澤市大黃集徐莊一帶分濟水東南流,過曹縣(古鳴條,龍山文化遺址)南,又東流十五里至定陶區(北魏治)南,又東北流15里至定陶區馬集鎮費莊村河濱寺北(漢高祖受命壇),又東北過定陶區白土山南(定陶城內大隅首)、城東南鐵渠廟村西北,折而北流,過定陶東北劉堌堆、、三處龍山文化遺址,又東北流十里,於戚堌村東北,復匯入古(《水經注》中之菏水),東北流入。
東漢時期王景治河時,將氾水之道變為南濟水之道,氾水之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