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東部指由波羅的海東岸至黑海東岸一線向東達烏拉爾山脈的歐洲東部。
包括、、、俄羅斯、白俄羅斯、、等數個國家。另外六國(、、、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和有時也被視為東歐國家。
東歐99%以上人口屬於,民族多屬於體系,宗教以為主,等國家和地區則以為主,經濟大幅落後歐洲其他地區。過去東歐國家大多由執政,現在均成為。和後部分國家加入歐盟、。
基本介紹
地形,氣候,民族,文明,宗教,經濟,國家,內河,旅遊勝地,平原,國際組織,事件和趨勢,歷史,
地形
東歐
東歐是指歐洲東部,比較單一,以為主。氣候以為主。自然資源豐富,主要集中分布在上。經濟發展差異懸殊。
本區的地形大致可以為分界,分成南北兩部分。
北部的和三小國平原廣闊,為歐洲大平原的東段,地勢由南向北傾斜。第四季的大陸冰河在平原南部留下肥沃的冰河外洗黃土,也在的中北部地區堆積了成群的冰磧丘,使平原成波狀起伏。冰磧丘間的東西向窪地,自古以來即為東西向交通的必經之地。
南部地形較為複雜,平原交錯,只有在東部和南部,才可見到面積較大的平原,上覆肥沃的沖積土,為農業的重要地帶。高大的山地散布,對交通構成嚴重的阻礙,所幸山地間有多處通谷和隘口,可作為出入的門戶。本區是的。
的及以西是一片遼闊且起伏平緩的古老陸塊,地層十分穩定堅實,全境多屬久經侵蝕的,有主要位於境內,故稱俄羅斯平原。平原中部為瓦耳代丘陵,是河流的。
位於裏海和之間的,是歐亞的界山之一,山勢高大,地形崎嶇複雜,夾雜著高原、平原和低地。
氣候
東歐絕大部分屬於。冬季嚴寒,夏季溫暖,春秋季較短,年溫差大。夏季多雨,水氣主要由西風自北大西洋帶入,年雨量約為500毫米。
本區冬溫甚低,故河流冰封,通行,部分地區冬季長達六個月至八個月。冬季降雪區域廣泛,每年十一月至翌年三月,時常落雪,北部泰卡(taiga)區,冬雪最多,經常積雪二、三呎,春季雪融緩慢,融雪水滲入土中,可供植物吸收,對寒帶森林的發育裨益甚大。
南部和因山脈阻擋俄羅斯酷寒氣流南下,氣候較暖,有助於旅遊業的發展。高加索地區由於緯度較低,氣候上已帶有濃厚色彩。
民族
斯拉夫民族發源於今波蘭東南部上游一帶,於西元一世紀時開始向外遷徙,至六世紀時期居地已經遍布東歐以及俄羅斯地區。依居住地的不同,斯拉夫民族可分成東[4]、西[5]、南三支,其支主要分布於俄羅斯境內,分布在東歐各地者以西、南兩支為主。匈牙利人原為西側的民族,於西元九世紀建立。在向西遷徙的過程中,曾與、混居,移居匈牙利平原之後又受文化的影響。
主要分布於今阿爾巴尼亞和的科索沃省,由於十四世紀以後一直後到的統治,文化充滿東方色彩,上也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
是東歐唯一的民族,但跟大多數一樣,信奉東正教,他們是人的後裔,因曾在此建省並統治由留居東歐。
文明
按照的文明衝突論,東歐還可以細分為以下數個文明圈:
- 被統治過的、、、、,以及被和統治過部分領土的波蘭屬於西方文明下屬的天主教文明圈,這幾個國家不同程度地受文化的影響(尤以曾有大量德國地主移民拓殖的波蘭和捷克為最),大多數民眾信奉羅馬天主教(捷克例外,捷克如今已是無宗教信仰者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較早建立政體(如波蘭早在1791年就頒布了歐洲第一部成文憲法——),在東歐劇變後民主轉型較為平和。這些國家大多在一戰前就已開展,經濟雖然落後於西歐但仍然領先全球大多數國家(捷克在二戰前還擁有能與德國匹敵的先進軍工企業)。科技和文化也較為發達,如、、沃卓斯基姐弟、為世界知名的波蘭裔文化與科技名人,、、、、山陀爾·喬馬、等皆為匈牙利裔科學與文化名人,、則為捷克的文化名人。
- 被長期統治的諸國(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地亞除外)大多屬於東正教文化圈,這些國家的文明來自對文化的學習和吸收,民眾大多信奉東正教。按照亨廷頓的理論,巴爾幹的東正教國家沒有如西歐國家一般經歷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等思想解放革命,人文精神薄弱,未能樹立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傳統。這些國家在脫離土耳其獨立後大多實行君主專制政體,而且在二戰後又都建立了共產集權政體(希臘除外),冷戰後的民主轉型較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中歐國家亦困難得多。這些國家和中歐國家的另一顯著區別就是國內民族眾多,民族矛盾複雜,和在冷戰結束後都爆發了激烈的動亂。由於兩次都沒有趕上,直到二戰後才開始工業化,巴爾幹諸國經濟普遍落後(冷戰期間被西歐諸國傾全力扶助了幾十年的希臘除外),不僅落後於西歐和中歐的國家,就是跟台灣、泰國、馬來西亞等亞洲先進國家(地區)相比也算是貧窮國家。巴爾幹地區的人口販賣活動尤其猖獗。
- 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三國都是東歐人的國家,種族血緣和語言文字都很相近,也都屬於東正教國家。但該三國較之巴爾幹諸國專制傳統更為深厚,民主轉型更為困難,因而被更早的文明史觀論者視為獨立的俄羅斯文明圈。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亦屬於經濟落後國家,儘管烏克蘭仍能維持世界一流的軍工業。俄羅斯因為大量出口石油、天然氣和武器軍備而尚能維持高收入水平。
- 阿爾巴尼亞、波赫和北馬其頓屬於穆斯林和東正教徒混合雜居的地區。歷經對宗教的幾十年鐵拳打壓,阿爾巴尼亞的大多數民眾如今已無宗教信仰。
宗教
東歐大部分地區信仰東正教。在他的文明衝突論中提出與東歐的分別在於是否信仰東正教,因此應算是東方國家。前南斯拉夫地區也有部分民族信奉伊斯蘭教。
經濟
區盛產小麥、、、向日葵,養畜業發達。東歐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是俄羅斯,這裡人口眾多,城市密布、交通網發達,分布有許多著名工業區,如莫斯科、庫茲巴斯工業區、聖(列寧格勒)工業區,工業區,等。
國家
(屬於歐洲,地跨亞歐)
俄羅斯位於東歐和,面積1705.4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45億,有176個民族,其中占人口83%。俄羅斯地跨歐亞兩洲,其歐洲部分是國家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全國四分之三的工業和人口都集中在這裡。其民族和文化淵源主要出自歐洲,同時,也兼有東方文化特點,宗教在日常生活中占有一定地位,主要信仰東正教。俄羅斯原是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幾個偏僻小村落組成,十二世紀中期建城,以它為中心逐漸形成。1480年,俄羅斯擺脫了蒙古人長達240年的控制而獨立。十六世紀中期,伊凡四世稱,俄羅斯成為一個的封建國家。1689年,沙皇進行改革,使成為一個近代強國。1861年,沙皇進行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使俄國走上了發展道路。1917年10月,社會主義革命成功,建立了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1922年12月30日,成立了。1991年12月8日,聯盟解體。1991年12月25日,俄羅斯聯邦成立,並承接了前蘇聯在國際上的主體地位。
俄羅斯由85個組成,其中有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1個,9個邊疆區,104個民族和3個聯邦直轄市。俄羅斯是實行制的聯邦國家體制,由立法、執行、司法組成,均為獨立機關。總統、議會(由聯邦委員會和組成)、政府、聯邦法院共同行使國家權力。
俄羅斯工業基礎雄厚,軍工、等尖端領域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俄羅斯是世界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天然氣儲量48萬億立方米,占世界探明總量的三分之一,居世界第一位;石油儲量65億噸,占世界的百分之十三;煤炭儲量2000億噸,居世界第二位;鐵、鋁、鈾、的儲量也居世界前列。8億公頃,占國土面積的42.7%,占世界林木總蓄積量的四分之一。森林8億立方米,年採伐量4億立方米,是世界木材和木製品的主要出口國。
內河
——伏爾加河
為歐洲最大的河流,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俄羅斯內河航運幹道。它發源於東歐平原西部的伏爾加河代丘陵中的湖沼間,流經、森林草原帶和草原帶,注入裏海。在這個流域居住的6450萬人,約占俄羅斯人口的43%。它通過伏爾加河--波羅的海連線波羅的海,通往北德納維河水系和——波羅的海接通白海,通過伏爾加河--頓河運河與和黑海溝通,所以有“五海之河”的美稱。
伏爾加河是俄國的歷史搖籃。被稱為俄羅斯人的。伏爾加盆地占俄羅斯歐洲部分的2/5,居民幾乎占全部人口的1/2。伏爾加河巨大的經濟、文化和歷史的重要性——還有河流及其盆地的巨大面積——使其躋身於世界之列。
伏爾加河發源於俄羅斯寧州奧斯塔什科夫區、東南的湖泊間,源頭海拔228m。自源頭向東至雷賓斯克轉向東南,至折向南,流至後,向東南注入裏海。河流全長3688km,138萬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約為8000立方米/秒,為2540億立方米。伏爾加河幹流總落差256m,平均坡降0.007。河流流速緩慢,河道彎曲,多沙洲和淺灘,兩岸多和廢河道。在伏爾加格勒以下,由於流經半荒漠和荒漠,水分被蒸發,沒有支流匯入,流量降低。伏爾加河河源處海拔僅有228米,而河口處低于海平面28米。從距河源不遠的爾熱夫算起,往下3000多公里的河段內,總落差僅有190米,因此河水流速緩慢,沙洲、淺灘、牛軛湖、廢河道廣為分布,是一條典型的平原河流。三角洲面積1.9萬平方公里。夜幕下的伏爾加河
伏爾加河在河口的三角洲,上分成80條汊河注入裏海。乾、支流通航里程3,256公里;貨運量占全國河運總量的半數以上。主要貨流以石油、木材、糧食、機械為大宗。結冰期11月末至次年4月。通航期7-9個月。重要河港還有、雅羅斯拉夫爾、、薩馬拉和等。伏爾加河流經俄羅斯13個聯邦主體,它們依次是、雅羅斯拉夫爾州、科斯特羅馬州、州、下諾夫哥羅德州、、楚瓦什共和國、共和國、烏利揚諾夫斯克州、薩馬拉州、、伏爾加格勒州、。
旅遊勝地
東歐,一個充滿文化和地域風情的旅遊勝地,悠久歷史的散發著濃郁的人文氣息,是藝術家們的樂土。春節期間的東歐也別具風情,漫步其間領略將是不錯的選擇。
多瑙河玫瑰,
布達佩斯是著名古城,坐落在多瑙河中游兩岸,有“東歐巴黎”和“多瑙河玫瑰”之稱。在布達佩斯可遊覽漁人堡、、、鏈子橋、和中央大市場。今日的布達佩斯,跨國集團開設的現代化大型超市和購物中心處處可見,商業競爭日趨激烈。這個古老而具有傳統民族特色的大市場不僅運作良好,而且魅力日增。

風情,
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聽起來有些陌生,但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舊城區眾多,其中最古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當屬。
的建築,乍看給人簡樸的印象,但在城裡稍轉會兒,這些以古典風格建造、綴以裝飾的房子所規劃成的街道,就會令人心生歡喜。
音樂之都,維也納
是享譽世界的文化名城,既有“音樂之都”的盛譽,又有以精美絕倫、風格各異的建築而贏得“建築之都”的美稱,以歷史悠久被稱為“文化之都”,以精妙絕倫的裝飾被稱為“裝飾之都”。
維也納的新年音樂會已成為國際性音樂盛會。行程中帶您參觀維也納市立公園,去尋茜茜公主的足跡,還特別安排了自費體驗維也納音樂會,親自感受音樂之都的無窮魅力。
金色,
提起布拉格,人們就會聯想到很多浪漫唯美的畫面。這座城市依山傍水,古蹟眾多。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每一條大街小巷,幾乎都可以找見13世紀以來的各種形式的建築物,如始建於1344年的著名聖維特教堂,建於1348年的中歐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以及金碧輝煌的宮和歷史悠久的民族劇院等。
老城區的一些偏僻寧靜的街巷迄今依然保持著中世紀的模樣,街燈是古老的煤氣燈式,許多房屋帶有宗教色彩的壁畫。在這座古老的城市中,我們將遊覽、、舊皇宮、和,更有充足的自由活動時間,讓您細品這座城市的味道。
愛沙尼亞塔林(tallinn)
塔林(tallinn)著名旅遊城市,是東歐波羅的海三國之一的愛沙尼亞首都,經濟文化中心,地處波羅的海邊,受海洋性洗後影響,春季涼爽,夏秋季溫暖濕潤,冬季寒冷多雪,也是愛沙尼入波羅的海最重要的港口,人口有40萬,塔林自古以來就是歐洲的十字路口,連線東歐南歐和北歐的要衝地帶,地理位置優越風光秀美,三面環水。
塔林老城區建於13世紀中葉,有上城和下城之分,上城是給貴族和宗教階層等上流社會的聚集區,一直保持者中世紀風格的外貌,上城中有著名的城堡托姆別阿,而相對應的下城是給手工業者和商人等居住的,還建有市政廳和廣場雕像等,其中屹立著老托馬斯守護神的雕像是塔林城市的象徵和地標之一,和老城相得益彰的是還建有塔林新城,建設了很多公園讓遊人休憩。
這裡還有一座歷史遊記的公園叫有卡德里奧爾格公園(又叫葉卡捷琳堡公園),它是沙俄彼得大帝下令建立的。公園裡有一尊青銅天使像高達16米,是為悼念1893年觸礁沉沒的俄國戰艦“美人魚”號而塑造的。市內保存著許多著名的歷史古蹟,有城堡、教堂等13至15世紀的古建築,其中的奧列維斯特大教堂是波羅的海沿岸最高的教堂;還有中世紀建造的古城牆、塔和古堡,它們依然屹立,古風猶存。
莫斯科
莫斯科是俄羅斯的首都,自成為首都起就一直是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及交通中心,為歐洲人口最多的城。該城市是歐亞大陸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同時還是一個重要的工業製造業中心。
莫斯科是世界上綠化最好的城市之一,從高處俯瞰莫斯科,映入眼帘的是藍天下蔥綠的樹叢和清沏透明的河湖,城市整潔乾淨。市內建有96座公園、14座花園、400個街心花園、160條林蔭道,綠化總面積約占總面積的三分一,達4.56萬公頃。莫斯科是歐洲一個很著名的旅遊城市,綠化面積高,有“森林中的首都”美譽,市內的人文景點數目也非常眾多。克林姆林宮、紅場、新聖女公墓、武裝力量博物館、奧斯坦基諾、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普希金故居博物館、阿爾巴特大街、柏拉仁諾教堂都是必游之地。
平原
——東歐平原
位於,北起白海和,南抵、亞速海、裏海和高加索山,,西界為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山地、喀爾巴阡山脈,東接。又稱 “俄羅斯平原”。面積約為 400萬平方千米,170米。有海拔300-400米的瓦爾代丘陵、、伏爾加河沿岸丘陵等,並有低于洋面的裏海低地。自北向南有、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帶。裏海北岸為半荒漠和荒漠。主要河流有伏爾加河、頓河、。礦藏豐富,有世界著名的頓巴斯煤田、和克里沃羅格鐵礦區、尼科波爾區、第二巴庫油田。人口稠密,工農業和水陸交通發達。
俄羅斯東歐部分、、拉脫維亞、、白羅斯、等國都在這片波狀平原上。平原南部地形較平坦。以流水侵蝕作用為主,沖溝地貌比較發育。東歐平原的平均海拔雖然只有170米,但平原上既有許多海拔300米以上的丘陵(如中俄羅斯丘陵、伏爾加丘陵等),也有低于洋面的裏海低地。由於地形波浪起伏,面積廣大,各地的氣候並不相同,動植物分布的差異也很大。從北向南,依次是嚴寒的、比較寒冷的森林帶、氣候適中的森林草原帶、最南邊的草原帶。其中森林帶占了平原總面積的一半以上。平原上有伏爾加河、頓河和第聶伯河等著名的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