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李元吉
- 別稱:李劼
- 字號:字三胡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時間:603年
- 去世時間:626年
- 主要成就:上柱國、司徒、侍中、并州都督
- 爵位:齊王
- 追封:海陵王、巢王
- 諡號:剌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丟失并州,從平四方,兄弟鬩牆,玄武門之變,歷史評價,軼事典故,家庭成員,父母,妻子,子女,藝術形象,文學形象,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李元吉出生時,母親厭惡他的長相,不願意撫養,命令家人將之拋棄。侍女偷偷將他抱回,秘密撫養,等回家稟告了他,方才使得李元吉沒有夭折在之中。然而陳善意的善舉卻未得善報,後反而因事被李元吉命壯士拉死。李元吉後來也後悔了,私謚為慈訓夫人。
十二年(616年),李淵擔任太原留守,只將次子帶往太原,長子、李元吉、五子等都留在河東。
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起兵反隋,李淵派密使去河東召喚諸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潛回太原,十四歲的卻被留下。
李淵占領長安後,授任李元吉為太原郡守,封郡公。不久,進封齊公,總領十五郡諸軍事、、太原道行軍元帥。唐朝建立後,進爵齊王,授任并州總管。
丟失并州
武德二年(619年),向南進攻汾州、晉州,李淵詔令右衛將軍宇文歆協助他鎮守并州。李元吉愛好打獵,裝載羅網的車子就有三十多輛,他曾說“我寧可三天不吃東西,不能一天不打獵”,還放縱他身邊的人掠奪百姓的財物。宇文歆多次勸阻但是不聽,就向高祖呈遞奏表說:“齊王在并州,經常穿上便裝出城,和竇誕一起遊樂打獵,踐踏農田莊稼,放縱身邊的人,公開掠奪百姓的財物,境內的家禽家畜,幾乎被他們搶光。他站在大路中間放箭射人,觀賞人們躲避,作為娛樂。把兵卒分成左右兩方,做打仗遊戲,直到互相毆鬥砍殺,造成傷殘甚至死亡。夜晚敞開府門,到別人家裡公然幹些淫猥勾當。黎民百姓怨恨,都是滿腔憤怒。憑著這種狀況守城,怎么能夠守住!”李元吉終於獲罪免職。他又婉轉地動員當地德高望重的老人進京為他求情,不久恢復了官職。
當時劉武周率領五千名騎兵到了黃蛇嶺,李元吉派遣車騎將軍張達帶領一百名步兵先去試探。張達嫌人太少,堅決要求不去。李元吉強行派遣,一到黃蛇嶺就被殺光。張達憤恨惱怒,就為劉武周當嚮導攻克了榆次縣城,進逼併州。李元吉十分恐慌,欺騙他的司馬說:“您帶著年老體弱的人員守城,我帶上身強力壯的將士出城作戰。”乘著夜晚部隊出城的時機,他帶上妻妾丟下軍隊逃回了長安,并州很快失陷。
李淵滿腔怒火,對禮部尚書李綱說:“元吉年輕,還不熟悉軍政事務,所以派竇誕、宇文歆協助他。精壯人馬好幾萬,軍糧預撥了上十年,我舉義旗打江山的發祥地,眨眼之間就丟了。宇文歆帶頭提出這種計策,我要殺掉他。”
李綱說:“得虧宇文歆才讓陛下沒有失去愛子,我認為他有功。”高祖詢問原因,李綱回答說:“罪過出在沒有規勸齊王,致使士卒百姓怨恨憤怒。再說齊王年輕,肆無忌憚地乾驕橫放縱的事,放縱身邊的人,掠奪百姓的財物。竇誕不曾勸諫制止,卻放任包庇他,所以造成了禍根,這是竇誕的罪責。宇文歆論感情要疏遠些,接近他的時間又短,齊王的過失,他已全部稟奏過了。何況是父子間的事情,別人不好說話,但宇文歆卻說了,難道還不忠誠?現在要追究他的罪責,不會使他心服,我認為很不恰當。”第二天,高祖請李綱進宮,讓他坐到自己身邊,說道:“現在我有了您,刑罰就不會失去分寸。元吉自己作孽,跟別人結下了怨恨。宇文歆曾上表稟奏,竇誕還怎能制止,都不是他們的罪錯。”不久任命李元吉為侍中、道行台尚書令、刺史。
從平四方
武德四年(621年),李元吉隨秦王圍王世充於東都洛陽,率軍來援。李世民率以精騎到迎戰,留李元吉與繼續圍困洛陽。史載有兩次戰鬥,一次出兵拒戰,李元吉設伏擊之,斬首八百級,生擒其大將樂仁昉;另一次是四月十五日(621年5月11日),唐軍敗績,行軍總管盧君諤戰死。
東都平定後,李世民和李元吉都因功受賞,十月初五(621年10月25日),李元吉加司空,加賜袞冕之服、前後部鼓吹樂二部、班劍二十人、黃金二千斤。十二月十五日(622年2月1日),竇建德部將反唐並奪取竇建德故地,李世民和李元吉前去平定。李世民於次年春擊敗劉黑闥,迫使其逃往。兄弟倆又攻打叛首魯王,李世民回長安,留李元吉對徐圓朗作戰。但劉黑闥從突厥返回復奪竇建德故地,李元吉不能制止。
兄弟鬩牆
武德六年(623年),授封為總管。李元吉後來跟李建成聯合算計李世民,分頭招募勇猛死士,收容逃亡罪犯。還勾結後宮妃嬪,挨個兒奉承,又重金賄賂中書令作為幫凶。從此,李淵疏遠李世民,偏愛李元吉。李世民曾經陪同唐高祖到齊王府,李元吉讓自己的護軍潛伏在臥室,準備暗殺李世民。李建成擔心不能成功就制止了,李元吉氣憤地說:“只是為大哥著想而已,對我有什麼相干!”
武德七年閏七月廿一日(624年9月9日),李元吉隨李世民屯駐於,防禦突厥。同年,因突厥屢屢入侵,李淵想燒毀長安,遷都,李建成、李元吉、裴寂都同意,李世民卻反對,遷都未能實行。後來李世民到李建成的太子東宮赴宴,回來之後“吐血數升”,唐高祖來看望他,並對李建成說:“秦王不能喝酒,以後不要再請他喝酒了。”高祖想派李世民去守衛洛陽,避免兄弟進一步衝突,但李建成和李元吉交換意見後認為這會使李世民在洛陽建立自己的勢力,提出反對,李淵也就沒有這么做。
武德八年十一月十三日(625年12月17日),兼任。
武德九年二月初一(626年3月4日),進司徒,仍兼任、并州等職。
李淵準備到太和宮去避暑,李世民、李元吉應當陪同,李元吉對李建成說:“等我到了太和宮,就派精悍的將士抓住他。把他關進地窖,只開一個洞口遞送食物。”恰逢突厥的郁射設統率軍隊駐紮到黃河南岸,圍攻烏城。李建成就推薦李元吉代替李世民督率軍隊北伐突厥,照舊命令秦王府的猛將、、、等人一起出發。還調來秦王府的士卒花名冊,挑選精兵強將,準備奪取秦王府的人馬來充實齊王府。還在李淵面前誣陷、,將他們趕回了家。李淵明知是他們的陰謀卻不制止。
李元吉乘勢秘密請求除掉李世民,李淵說:“秦王立有平定天下的功勳,罪行還沒有暴露,要是殺他,憑什麼理由?”李元吉說:“秦王經常違抗詔令。剛剛平定洛陽時,驕橫傲慢躊躇滿志,不願趕緊回京,分賞財物,樹立個人恩德。違背抗拒到這種程度,難道不是叛逆?只管趕快殺掉,不愁沒有理由!”李淵沒有應聲,李元吉就退出去了。
李建成對李元吉說:“已經奪取了秦王的精銳部隊,你統帥著幾萬兵眾,我和秦王到昆明池,在那裡為你餞行,命令勇士把他折殺在帷幕後邊,就說是暴病死去,估計父皇不會不信。我再派人勸說父皇,要他把朝政交給我。登位以後,把你立為皇太弟。尉遲敬德等人已經落到你的手中,到時活埋掉,誰敢不服?”率更丞聽到這個陰謀,秘密報告李世民。李世民召集府中官吏們講了這事,他們都說:“大王您如不決斷,江山就不屬大唐了。如果讓建成、元吉的罪惡陰謀得逞,那伙小人得志,元吉兇狠暴戾,終究不會侍奉建成。以前護軍向元吉呈遞的符籙說:‘元吉二字合起來就是唐字。元吉得到符籙高興地說:‘只要除掉秦王,奪取太子之位易如反掌。’挑起內亂還沒有成功,就打好了互相爭奪太子的主意。憑著大王您的威望,除掉建成、元吉如拔小草。”李世民遲疑不決,眾人又說:“大王您認為虞舜是位什麼樣的人?”李世民說:“他智慧深邃,才華橫溢,溫和謙恭,公正誠實,當兒子孝順,做君主聖明,怎能隨便評論他老人家呢?”眾人說:“假使他淘井出不來,像魚鱉一樣淹死,怎能成為孝子呢?填塞倉庫裂牆時下不來,就被燒成了灰燼,怎能成為聖君呢?忍受小棍敲擊,避開大棒拷打,的確是有謀略的。”李世民於是下定決心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這一夜,李世民向李淵彈劾李建成、李元吉與繼母、通姦偷情,淫亂後宮。李淵下令次早召見李建成、李元吉,計畫召集宰相裴寂、蕭瑀、來核實李世民彈劾的內容。
玄武門之變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長安城宮城玄武門發動兵變,李建成、李元吉來到臨湖殿,察覺到了變化,立即掉轉馬頭,準備向東返回東宮和齊王府。李世民跟在後面呼喚他們,李元吉心虛,先張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由於心急,一連兩三次都沒有將弓拉滿,箭沒有射中。李世民卻搭弓射向李建成,將他射死了。帶領騎兵七十人相繼趕到,他身邊的將士用箭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跌下馬來。可就在此時,李世民的坐騎受到了驚嚇,帶著李世民奔入玄武門旁邊的樹林,李世民又被林中的樹枝掛住,從馬上摔下,倒在地上,一時爬不起來。李元吉迅速趕到,奪過弓來,準備勒死李世民,就在這時尉遲恭躍馬奔來大聲喝住了他。李元吉知道不是對手,趕緊放開李世民,想快步跑入武德殿尋求李淵庇護,但尉遲恭快馬追上他,放箭將他射死了,終年二十四歲。
玄武門之變

李元吉五子:梁郡王、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一起株連被殺。
即位後,於貞觀二年(627年),才將建成、元吉以禮改葬,追封李元吉為海陵,諡號為剌,以禮改葬。貞觀十六年(642年),又追封巢王,諡號如故,復以第十四子曹王(與李元吉之妻楊氏所生)為李元吉之後。
《新唐書·卷七十九·列傳第四·高祖諸子》《舊唐書·卷六十四·列傳第十四·高祖二十二子》有傳。
歷史評價
《舊唐書》:“建成殘忍,豈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跡。建成、元吉,實為二凶。中外交構,人神不容。用晦而明,殷憂啟聖。運屬文皇,功成守正。善惡既分,社稷乃定。
《新唐書》:猜鷙好兵,居邊久,益驕侈。
軼事典故
尉遲敬德精通武藝,尤其有一個絕招:善於“解避槊”,即奪取敵槊反刺對方。每次單騎沖入敵陣,敵人持槊攢刺,都不但不能傷到尉遲敬德,當時李元吉也善於使,聽說尉遲敬德的本領後,很,要求與尉遲敬德比武。比武前,李元吉命令部下將槊刃去掉,以竿相刺。尉遲敬德說:“縱使加刃,終不能傷。請勿除之,敬德槊謹當卻刃。”兩人交手後,李元吉多次以槊刃刺向尉遲敬德,都未能刺中。在一旁觀戰的李世民:“奪槊、避槊,何者難易?”尉遲敬德答道:“奪槊難。”於是李世民命尉遲恭奪李元吉之槊。李元吉執槊躍馬,志在刺之,不料尉遲敬德片刻之間便三奪其槊。李元吉向來,雖然嘆服其技藝,但也甚以為恥。
家庭成員
父母
父親:李淵,唐高祖
母親:竇氏,
妻子
巢王妃楊氏,與生下第十四子
子女
兒子
長子,梁郡王李承業,626年被誅。
次子,漁陽王李承鸞,626年被誅。
三子,普安王李承獎,626年被誅。
四子,江夏王李承裕,626年被誅。
五子,義陽王李承度,626年被誅。
女兒
六女,新野縣主,字淑絢,嫁河東裴重暉
,嫁(之子,之孫)
,嫁(與之子)
,嫁段儼(高密公主與段綸之子,之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