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倒置(成語)

本末倒置(成語):成語解釋,詞語辨析,成語出處,英文翻譯,-九游会j9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本末倒置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běn mò dào zhì ,意思是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質和非本質的關係弄顛倒了。

出自宋· 《》:“昨所獻疑;本末倒置之病”。意思就是把根本的事和細微末端、較不重要的事先後次序顛倒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本末倒置
  • 外文名:have the order reversed
  • 出處:《.大學》
  • 語言體裁:漢語成語
  • 拼音:běn  mò  dào zhì 
成語解釋,詞語辨析,成語出處,英文翻譯,

成語解釋

本:樹根;末:樹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輕重的位置弄了。

詞語辨析

【近義詞】:、、、、、、本末顛倒、
【反義詞】:、、分清主次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燈 謎】 半;瓶底朝天;跋作序言;本末倒置(打一字)
謎底:未
【辨析】 “本末倒置”和“都有主次關係處理不當的意思。
但“本末倒置”是指把主次的位置顛倒了;“捨本逐末”指丟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示例】:
  1. 做任何工作;都有個輕重緩急;且不可~;不分主次。
  2. 這種混淆視聽;~的做法是十分惡劣的。

成語出處

《.》里有一句話說:“物有本末,事有,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就是在說明做一件事情,掌握、先後次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為一般人往往會有誤本為末、倒末為本的疏失,所以就有“本末倒置”的說法。
較早的書證是宋代大儒寫給他的朋友的信,就提到:“昨所獻疑本末倒置之病,明者已先悟其失……”等語,信中談的就是先後次序顛倒的事情。
另外一位宋代大儒陸九淵在《與曾敬之》信中也提到:“有其本,必有其末。未聞有本盛而末不茂者。若本末倒置,則所謂文亦可知矣。”大意是說事情都有本有末,沒聽過根本壯盛而枝節末端不茂盛的事。陸九淵的話更明白的表現出本末倒置的意思。
清代所寫的《新修州學之記》說到:“當奉教化,宣之於民,……然非知治之審,則亦未嘗不本末倒置。”意思是說為政者若不知宣揚教化於民,則常會本末倒置,失掉了應有的判斷。
從這些例子可以知道“本末倒置”是句常用的。

英文翻譯

  1. 先教寫,再教讀,那是本末倒置了。
    to teach writing before reading is to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2. 等我們把汽車買到你再修車庫好了;不要本末倒置
    wait until we buy a car before you build the garage; don't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