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築名詞,拉筋主要是為提高骨架的整體性而起拉結作用。 2、體育名詞,通過在人體的體重加上施力的起仰角度改變,借著腳底拉筋的不同角度變化,把人體的體重轉化為拉筋的力道,充分幫助人體全身筋脈拉伸舒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拉筋
- 建築名詞:提高骨架的整體性起拉結作用
- 體育名詞:體重加上施力的起仰角度改變
- 作用:提高骨架的整體性起拉結作用
作用,長度推導公式,排列,
作用
拉筋主要是為提高骨架的整體性而起拉結作用。
長度推導公式
(1)拉筋同時勾住和時,其長度計算公式如下:
拉筋

拉筋長度=(h【梁寬】-保護層*2 2d1) 11.9【抗震彎鉤長】*d1*2 d1為箍筋直徑
(2)拉筋只勾住主筋時,其長度計算公式如下:
拉筋長度=(h【梁寬】-保護層*2) 11.9【抗震彎鉤長】*d*2
排列
當≤350 時,拉筋直徑為6mm;梁寬>350 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
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定。
即多排隔一拉一梅花形,單排隔一拉一(指非加密區)
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定。在這裡需要說明一下,上述的“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只是給出一個計算拉筋間距的算法。例如,梁箍筋的標註為φ8@100/200(2) ,可以看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為200mm,則拉筋間距為200*2=400mm 。但是,有些人卻提出“拉筋在加密區按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在非加密區按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這是錯誤的理解。
不過,在前面的敘述中可以明確一點,那就是“拉筋的規格和間距”是施工圖紙上不給出的,需要施工人員自己來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