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中的“嶼”是指依附於大陸或島周圍,漲潮時和大陸或島相離,和大陸或島相連,就像上下牙齒分合,又像母親身邊的孩子,時而離開母親身邊,時而回到懷抱。山為本體,與為喻體,借“與”聲來完善其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嶼
- 外文名:yu
- 解釋:小島:平地小山
- 位置:依附於大陸或島周圍
基本信息,基本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嶼,國語拼音:yǔ,拼音:ziz。形聲。閩南話拼音:si(形聲)。從山,與聲。本義:小島
筆劃:6,部首:山;:86/98 mgng;倉頡:uysm;筆順編號:252151;:2172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 5c7f
基本解釋
1、小島:島嶼。
島的面積大小懸殊,小的不足1公里,大的達幾百萬公里。通常把較大的稱“島”,特別小的稱“嶼”。
中國有四大名嶼分別為:、、、。
同本義〖islet;small island〗
為嶼,為嵁,為岩。——唐·《》
2、平地小山〖mound〗
嶼,平地小山也。——《》
中央之山宜平,則為坻為嶼,若以供吾布席置酒之用也。——明·袁宏道《嵩游第五》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徐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象呂切,𠀤胥上聲。《說文》島也。《廣韻》海中洲。《六書故》平地小山,在水為島,在陸為嶼。《謝靈運·登江中孤嶼詩》孤嶼媚中川。《郭璞·江賦》石帆蒙蘢以蓋嶼。 《集韻》一作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