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shào dì):
1.稱被廢的皇帝。【唐】《·稱謂》:“天子見黜者, 漢 魏 ,謂之少帝。”
2.指新登基的皇帝。【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十:“少帝長安開,雙懸日月照乾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少帝
- 外文名:shao di,little
- 職業:皇帝
- 主要成就:曾為
西漢少帝,東漢少帝,魏少帝,劉宋少帝,唐朝少帝,南宋少帝,
西漢少帝
西漢前少帝劉恭(?—前184年):前188年9月—前184年8月在位,漢朝第三任皇帝。皇太后命令漢惠帝皇后,為時,無子,佯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立所名子為太子。漢惠帝七年秋八月戊寅(公元前188年),孝惠崩,九月辛丑,葬。太子即位為帝,謁。元年,號令一出太后。即。前187年為漢少帝元年。西漢前少帝劉恭
呂雉成為太皇太后,聽政,並分封諸王,極力擴展呂氏勢力。帝壯,或聞其母死,非真皇后子,乃出言曰:“後安能殺吾母而名我?我未壯,壯即為變。”前184年,呂雉得知後,囚禁他於(即宮廷監獄),對外聲稱皇帝重病,拒絕接見任何人。又對朝臣說皇上重病,無法治理國家,應有人接替,得到朝臣肯定。於是,被廢黜,並被處死。
劉弘(?—前180年):前184年6月15日—前180年11月14日在位,漢朝第4任皇帝。原名,曾用名。是劉盈的兒子,生母不詳。前187年四月二十八日,被封為襄成侯。前186年七月,死後,劉山於七月二十七日接封為常山王,並改名劉義。
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呂雉命王劉義繼任帝位,並改名為劉弘,即後少帝。在中國歷史上,皇帝即位一般改稱第二年為元年,但因聽政,故未改稱元年。
公元前180年9月,呂雉逝世。經過、等人努力後,剷除力量。朝臣認為,少帝及梁王,王劉武等並非漢惠帝親生兒子,應當廢黜。注待朝臣選定與之子代王劉恆作為新皇帝(即漢文帝),並迎入後,11月14日劉弘等被誅殺。
東漢少帝
(?-125年):濟北惠王的兒子。
東漢前少帝劉懿

漢安帝去世後,太后為了把持國政,在支持下,迎立劉懿為帝。少帝在位時,閻顯兄弟把持朝政,作威作福。但少帝即位二百餘日後就因病去世,後立為帝。之後宦官等人合謀誅殺閻顯兄弟和江京,並迎立漢安帝的兒子王劉保為帝,是為漢順帝。
劉辯為靈帝和所生,漢獻帝的哥哥。初靈帝嫌劉辯“輕佻無威儀,不可為人主”,欲立劉協為帝,但因何皇后受寵且何進位高權重而猶豫未決。189年靈帝病重,將劉協托給,靈帝去世後,蹇碩想先殺何進再立劉協為帝,於是請何進入內,但是何進剛進入,蹇碩司馬潘隱是何進的舊識,便前來看何進。何進大驚,先退出,從歸營,然後稱疾不入,蹇碩的計畫因此失敗,而也得以繼承帝位,是為。董卓入京後,少帝被董卓廢為王,置於閣上,使李儒進鴆。王曰:“是欲殺我耳。”不肯飲。強之,乃與姬及宮人飲宴別。酒行,王悲歌曰: “天道易兮我何艱,棄萬乘兮退守藩。逆臣見迫兮命不延,逝將去汝兮適幽玄。” 因令姬起舞,姬抗袖而歌曰: “皇天崩兮后土頹,身為帝兮命夭摧。死生異路兮從此乖,奈何煢獨兮心中哀。” 歌竟,泣下嗚咽,坐者皆欷歔。王謂姬曰:“卿王者妃,勢不復為吏民妻,幸自愛!從此長辭。”遂飲鴆死,時年十八。
東漢後少帝劉辯

他弟弟劉協後來追謚他“弘農懷王”。
魏少帝
曹魏政權於公元220年替代了政權,魏文帝曹丕遷於濁鹿城,自己作了皇帝,並追封曹操為魏武帝。曹丕登基,在位僅六年,於公元226年死去。曹丕死後其子繼承皇位,即魏明帝。因明帝無子,遂收任城王的兒子為義子。當時曹芳年僅六歲,被封為齊王。公元239年,即曹魏景初三年,明帝死,由這個過繼的兒子,年僅8歲的曹芳繼承皇位,是為魏少帝。因其年幼,由大將軍和太尉輔政。
曹芳繼位時,曹爽和司馬懿共同執掌大權。曹爽擔心司馬懿勢力壯大,用明升暗降的手法,提升司馬懿為太傅,削奪了他的兵權。司馬懿運用韜晦之計,告病在家,不問朝政。以等待時機。
公元249年新年,曹芳隨曹爽去城外祭掃。司馬懿乘機占據洛陽,並以太后()的名義免除曹爽大將軍的職務。不久又以謀反的罪名,殺死曹爽,獨攬大權。自此,曹魏政權實際上已轉入司馬氏手中。
公元251年,司馬懿死後,子、執掌朝政。兩人專橫殘暴,大臣中只要誰稍有微議,誰就被他們除掉。曹芳恨之入骨,與心腹密謀,準備削奪司馬師兄弟的兵權。不料事情泄漏,司馬師先發制人,逼迫太后下詔,於公元254年9月甲戌日將曹芳廢黜,降封為齊王,遷居舊宅,規定沒有皇帝宣召,不能隨便入朝。當時,曹芳乘坐牛車,辭別太后,自太極殿出南門,哭別群臣而去。
後來,代魏建,降封曹芳為邵陵公,後事不詳。曹芳史稱少帝。
劉宋少帝
劉義符(406年—424年):是的第二位皇帝,字車兵,劉裕長子,母曰。二年(406年),生於京口。義熙十二年(416年)劉義符10歲時,拜豫章公世子。,拜宋世子。元年(419年),進為宋太子。,立為皇太子。永初三年(422年),劉裕去世,由皇太子劉義符即皇帝位,時年17歲,下令大赦。次年改年號“景平”。尊皇太后為;封太子妃司馬茂英為皇后。是的女兒。
劉義符為太子時,即好狎呢群小,在他父親劉裕生病時,無人管束,更好游狎。經常座移師天淵池,水上玩樂,笙歌妙舞,管弦悠揚,直到月落參橫,疲勞襲身,才在龍舟上過夜。
劉裕臨終前囑咐太子義符繼位(即),因他遊戲無度,被輔政的司空、中書令、等,詔曰:“後世如有幼主,一一委以宰相,母后不煩。”
在位時無禮,又好為游狎之事。青春少年,童心未泯,但知玩耍嬉戲,什麼父喪,什麼軍國大事,更不放在心上。群臣諫言,一概不聽。魏兵犯境,作戰失利,將軍自劾,國人驚惶,他也不管,真箇是無憂無慮,得快樂時且快樂,不作杞人去憂天。
公元424年6月,文武將官徐羨之、等人帶兵殺入,將酣睡中的劉義符帶到岸上,收取了他的印璽,以太后的名義廢其為營陽王。不久被殺,時年僅十七歲。徐羨之又派人殺於新安,後立三子為帝。
唐朝少帝
唐少帝
李重茂(694年—714年):又稱“唐少帝”,第四子,母親不詳,非所生。
三年(700年)被封為北海王,神龍初年(705年)受封溫王,且任右衛大將軍兼遙領并州大都督。710年5月猝死,韋後立時年僅16歲的李重茂即位,改元“”,由韋太后臨朝稱制。李重茂即位後不足一個月,和聯手發動“”,誅殺了當政的、以及等為首的政治女性。
四年(710)六月,中宗被韋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毒殺。改立少帝李重茂,改元唐隆。起初,宰相十幾人集體商議並由上官婉兒執筆的中宗遺詔是由以皇太后臨朝稱制,而以時為的睿宗加太尉參謀輔政。後來,韋後的黨羽認為不應該用相王輔政,實際上是韋後想仿效把持朝政,把睿宗當作了一大障礙,是對曾經做過大唐皇帝和的睿宗心懷疑忌。睿宗在先有中宗顧托遺志,而韋後自懷私心剝奪其輔政權力的時候,他也從沒有正面爭鋒,一如既往地恭儉退讓,避免遭到已經把持了朝政的韋後的陷害。這說明睿宗在躲避政治鬥爭漩渦的衝擊時,具有尋常人不曾具備的高超本領。
由於倒行逆施,韋後最終走上了末路窮途。睿宗的三子李隆基、妹妹等聯絡將領擁兵入宮,將韋後誅殺,廢黜少帝,擁立睿宗重新登基。根據史書記載,在這場成功後,王公百官上表,認為國家多難,應立長君,認為眾望所歸,推舉他即位。在少帝下詔讓位的時候,睿宗依舊上表推讓。在眾人的強烈要求下,他才勉強同意。(710)元年六月二十四日,睿宗即位於承天門樓,大赦天下。
由於少帝李重茂自六月初七即位,二十四日就遜位,前後不足一個月,加上這期間還有,他實際上並沒有掌握權力,所以無論是上還是在的譜繫上都沒有把他當作一任皇帝。
南宋少帝
他是第三子,、的弟弟,曾被封為、廣王、等爵位。
1278年4月在即皇帝位,改元祥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