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正,是漢語辭彙,是官名。中國秦至東晉朝廷掌管皇帝親族或外戚等有關事務之官。秦置,掌皇室親屬。西漢沿置,為之一。元始四年(公元4),改名。時併入。東漢時復稱宗正。
宗正其職務是掌握皇族的名籍簿,分別他們的嫡庶身份或與皇 帝在血 緣上 的親疏關係,每年排出同姓諸侯王世譜。按制的規定,宗室親貴有罪要,即先向宗正申述,宗正再上報皇帝,而後便可得到從輕處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宗正
- 設定時間:秦朝
- 曾用名:宗伯
- 後改名:宗人令、宗令
- 職掌:皇族相關事務
- 品秩:從三品
基本介紹,宗正寺主要官員,姓氏,
基本介紹
同姓王犯法,宗正也可參預審理,如西漢時、等有罪,皇帝曾派宗正協同其他官吏承辦這些案件。宗正秩為,有丞。宗正及丞皆由皇 族 充任。屬官有都司空令、丞,內官長、丞。都司空為獄官,還負責關押服苦役的犯人,也常拘系或外戚有罪者。設宗正,東晉於,南朝宋、齊亦不設,明、清改稱宗人令或。歷代職掌大抵相同。

宗正寺主要官員
一般設有:卿一人,;少卿二人,上;丞二人,上。掌族親屬籍,以別;領陵台、宗玄二署。凡親有五等,先定於:一曰皇帝周親、皇后父母,視三品;二曰皇帝大功親、小功尊屬,、皇太后、皇后周親,視四品;三曰皇帝小功親、尊屬,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大功親,視五品;四曰皇帝緦麻親、袒免尊屬,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小功親;五曰皇帝袒免親,太皇太后小功卑屬,皇太后、皇后緦麻親,視六品。皇帝親之夫婦男女,降本親二等,余親降三等,尊屬進一等,降而過五等者不為親。諸王、、親,本品;、非三等親者,亦視五品;,視諸親。祭祀、、朝會,、襲封者皆以簿書上司封。主簿二人,上。知圖譜官一人,修玉牒官一人,知表疏官一人,錄事二人。二年,置宗師一人,後省。二年,改曰。武后光宅元年曰。有府五人,史五人,四人,四人。京都太廟齋郎各一百三十人,門仆各三十三人,主簿、錄事各二人。
姓氏
姓氏起源
歷史名人
有宗正子泄,南燕有宗正謙,北魏有宗正珍孫,唐代有宗正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