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傅
- 性質:古代職官,位尊職虛
- 始設:周代
- 等級:位列三公,
- 俸祿:漢秩2-3千石
地位品級,歷代沿置,典籍記載,著名太傅,賈誼,羊祜,鐘繇,陸秀夫,于謙,歷代太傅,
地位品級
太傅位列三公,位,處於專制統治者的核心位置,是皇帝統治四方的高級代言人。
御賜太傅匾額

參與軍國大事的擬定和決策,在皇帝幼小或皇室暗弱時時常成為真正的統治者。 太子太傅,商、周兩代已有太子太傅及,作為太子的師傅。漢沿置,秩三千石,位次太常。東漢秩中二千石。太子對其執弟子之禮。三國因置。
歷代沿置
周官名,春秋時晉國設定,為國王輔弼官之一,《》說:“為,為太傅,為。”。戰國後廢。西漢呂后元年(前187年)復置,,以王陵、等任之。後廢。元壽二年(前1年)又復置,以出任此職,位在三公之上。東漢亦置此官,掌善導,無常職,劉秀命卓茂任之;卓死,省去此官。其後新帝初即位,又設“太傅,錄尚書事”,如趙熹、陳蕃、等均任過此官,趙等死,即廢去此職。歷代多有延置,或常設或虛職,如明史載“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陰陽,經邦弘化,其職至重。無定員,無專授。” 清史稿曰“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 正一品……初沿明制,大臣有授公、孤者。嗣定為兼官、及贈官。”
典籍記載
2、《漢書·衛綰傳》:“上立膠東王為太子,召綰拜為太子太傅。”《後漢書·百官志四》:“太子太傅一人,中三千石。本注曰:職掌輔導太子。禮如師,不領官屬。”
著名太傅
賈誼
(前200~前168年),又稱賈太傅、賈長沙、賈生,洛陽(今河南洛陽市東)人,漢族。西漢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18歲即有才名,年輕時由河南郡守吳公推薦,20餘歲被文帝召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為。但是在23歲時,因遭群臣忌恨,被貶為的太傅。後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墜馬而死後,賈誼深自歉疚,直至33歲憂傷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辭賦兩類。散文如《》、《》、《》(一稱《治安策》)等都很有名;辭賦以《》、《》最著。
陸太傅像

羊祜
羊祜(221—278),字叔子,西晉泰山平陽(今山東新泰)羊流人。著名戰略家、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羊祜在曹魏時代歷任中書侍郎、秘書監、相國等官職。稱帝後,羊祜深得司馬家信任,升任尚書左僕射、車騎將軍,官至。去世後被追認為“太傅”。

鐘繇
陸秀夫
陸秀夫(1236—1279)南宋抗元名臣。漢族,字君實,鹽城長建里(今屬江蘇建湖)人。寶佑進士。初為幕僚,後官禮部侍郎等職。失守後至福州,與張世傑等立趙昰為帝。趙昰死,又擁趙昺,奉皇帝居厓山(今廣東新會南),任左宰相、太傅。繼續組織抗元。二年(1279年)為元軍所敗,負趙昺投海自殺。有《陸忠烈公遺集》。
于謙
(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漢族。字廷益,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一說桐鄉)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七歲的時候,有個和尚驚奇於他的相貌,說:“這是將來救世的宰相呀。”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考中了進士。
初年(1426),任命于謙為御史。宣德五年升兵部右侍郎,巡撫山西、河南,整頓軍備。正統十三年(1448),升。次年秋,明京軍主力在中潰敗,被俘,蒙古瓦剌軍乘勝進攻京師(今北京)。在此關頭,于謙反對遷都,力主抗戰,升任兵部尚書,率軍擊敗瓦剌軍,取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戰後,他首創團營軍制,加強邊戍,委任名將鎮守。主張以戰求和,多次擊敗瓦剌軍的進攻,迫使其首領也先釋放英宗回朝。八年(1457)正月中旬 ,英宗借重登帝位。二十二日,于謙遭誣陷被害。後沉冤昭雪,贈太傅,謚肅愍,又改謚忠肅。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