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人(漢語辭彙)

南人(漢語辭彙):讀音,釋義,南方人,金代對原宋境內漢族人的稱呼,元代對南宋人的稱-九游会j9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1.南方人。魯迅 《花邊文學·北人與南人》:“據我所見,北人的優點是厚重,南人的優點是機靈。”

2.金代對原宋境內漢族的稱呼。

3.元代對南宋人的稱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人
  • 拼音:nán rén
  • 注音:ㄋㄢˊ ㄖㄣˊ
  • 釋義:南方人
讀音,釋義,南方人,金代對原宋境內漢族人的稱呼,元代對南宋人的稱呼,元代情況,

讀音

【名稱】:南人
【拼音】:nán rén
【注音】:ㄋㄢˊ ㄖㄣˊ

釋義

南方人

論語·》:“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集解引曰:“南人,之人。”
唐《》詞之一:“南人上來歌一曲,莫上動鄉情。”
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文謝之死》:“﹝孛羅等)欲使跪,天祥曰:‘南之揖,北之跪,予南人,行南禮,可贅跪乎?’”
清《·廣賡虞之死》:“侍郎性爽朗,少隨 文端公居久,習染南人風度。”
魯迅《·北人與南人》:“據我所見,北人的優點是厚重,南人的優點是機靈。”

金代對原宋境內漢族人的稱呼

《金史·輿服志下》:“初, 女直人不得改為漢姓及學南人裝束。”

元代對南宋人的稱呼

《元史·選舉志一》:“ 蒙古 、色目人作一榜, 漢人、南人作一榜。” 明 葉子奇 《草木子·克謹》:“台省要官皆北人為之, 漢人、南人萬中無一二,其得為者不過州縣卑秩,蓋亦僅有而絕無者也。” 魯迅 《花邊文學·北人與南人》:“至於 元 ,則人民截然分為四等,一 蒙古 人,二色目人,三 漢 人即北人,第四等才是南人,因為他是最後投降的一夥。”
終元之世,始終奉行蒙古至上主義,優待色目人,輕視漢人、尤其歧視南人。

元代情況

《·選舉志一》:“蒙古、色目人作一榜,漢人、南人作一榜。” 明 《草木子·克謹》:“台省要官皆北人為之,漢人、南人萬中無一二,其得為者不過州縣卑秩,蓋亦僅有而絕無者也。”魯迅《·北人與南人》:“至於元 ,則人民截然分為四等,一蒙古人,二色目人,三漢人即北人,第四等才是南人,因為南人是漢族人中最具民族氣節的群體,具有較強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去抵禦外族入侵的,因此最晚被蒙古人用武力征服,這使得蒙古人滅南宋之後大規模地屠戮南方漢族,由於投降得晚,南人被蒙古人利用的價值最小,因而地位也最底下。”
南宋與蒙古南宋與蒙古
元末韓山童劉福通起義,有“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之謠,朱元璋之平河北,有“塔兒黑,北人作主南人客;塔兒紅,朱衣人作主人公”.
蒙古征服中國之後,元世祖忽必烈把全國人民按照被征服的順序劃分為四等人,依次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南人指原南宋統治下的漢族人以及其他各族人民,一般是指淮河以南的原南宋境內的人民。
由於秉持著先進文化的漢族南人的民族氣節很強,被野蠻落後的遊牧民族征服的時間最晚,他們地位反而最低,最受壓迫和歧視。《.刑法志一》:“諸漢人、南人投棄宿衛士,總宿衛官輒收納之,並坐罪。”又《貢師泰傳》:“自世祖以後,省台之職,南人斥不用。”又《順帝紀二》:“[至元三年]詔:‘省、院、台、部、宣慰司、廉訪司及郡府幕官之長,並用蒙古、色目人。禁漢人、南人不得習學蒙古、色目文字。’” 但是,當時南人是四等人中人數最多的一種,約6000萬人,這使得元朝社會矛盾尖銳複雜,後來紅巾軍起義動搖了元朝的統治,朱元璋領導的義軍推翻了蒙古人的統治,建立了明朝。
按照在《十駕齋養新錄》卷九中的記載:“漢人南人之分,以疆域為斷,江浙湖廣江西三行省為南人,河南省唯江北淮南諸路為南人。”
而按照記載,元代的“河南省江北淮南諸路”為淮北道、江北淮東道、山北道三道。
淮西江北道包括廬州路(含和州、、)、(含濠州)、。
江北淮東道包括(含真州、、、、)、淮安路(含海州、、)、高郵府。
山南江北道包括、峽州路、、、、(含隨州)。
也就是除和區之外的全部地區、淮河以南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為“南人”。
據統計,在元朝的473名宰執中,蒙古、色目占70.2%,漢人、南人占29.8%。而且蒙古、色目所占比率有逐步上昇之趨勢,由前期之52.9%,上昇為中、後期之71.6%及75.9%,而漢人、南人則由前期之47.1%遞減至中、後期之28.4%及24.1%。就職位言之,職位愈高,蒙古、色目愈多,漢人、南人愈少。
元代“南人”一般專指長江中下游以南至南海這個區域為南人,由於外族統治,為了分而治之,如上之劃分元史記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