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劉政會
- 別稱:渝襄公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滑州胙城縣
- 去世時間:635年
- 主要成就:留守太原,經營後方根據地
- 官職:洪州都督
- 爵位:邢國公→渝國公(贈)
- 追贈:→并州都督
- 諡號:襄
- 地位:之一
人物生平,首預舉義,留守晉陽,善始令終,主要成就,人物評價,後世地位,親屬成員,史料記載,藝術形象,文學形象,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首預舉義
主詞條:
劉政會出身於河南劉氏,《·宰相世系表》稱其家族“本出匈奴之族”。
隋朝年間(605年-618年),劉政會擔任太原司馬(一作開陽府司馬)。大業十三年(617年),右驍衛將軍李淵(唐高祖)升任太原留守,劉政會所部隸屬其麾下。
此年,李淵與晉陽縣令劉文靜、晉陽宮監裴寂密謀起兵造反,藉口防備劉武周和突厥南下,開始招兵買馬。太原副留守、高君雅懷疑李淵要造反,便密謀騙李淵到晉祠祈雨,企圖將其殺死,以向隋煬帝邀功請賞。但李淵提前獲悉此事,於是先發制人,指使劉政會告發王威、高君雅二人暗中勾結突厥,藉機囚斬二人。
李淵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起兵後,自封大將軍,劉政會因功被任命為大將軍府戶曹參軍。其後又隨李淵攻陷長安(今陝西西安)。十一月,李淵進封丞相,任命劉政會為丞相府掾。
留守晉陽
元年(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劉政會被授為衛尉少卿,奉命留守晉陽。劉政會經營後方根據地,對內撫慰軍士,對外和睦外族,遠近之人都對他心悅誠服。
武德二年(619年),劉武周進攻晉陽,晉陽土豪薛深開城迎接劉武周,晉陽城於是失陷,劉政會也被俘虜。劉政會忠心不屈,雖然被俘,但仍不忘秘密向李淵告知敵方軍情。
善始令終
武德二年(619年)十一月,秦王李世民等率軍大敗劉武周,收復晉陽。劉政會得以回歸唐朝,被恢復原有官爵。其後,劉政會歷任、等職,獲封邢國公。
貞觀(627年-649年)初年,劉政會改任都督,並得賜實封三百戶。
貞觀九年(635年),劉政會病逝。李世民聞訊後,親下說:“劉政會在起義(指晉陽起兵)時,確實立有特殊的功勞,應從優辦理劉政會的喪葬儀式。”隨後追贈他為民部尚書,“襄”。後追封渝國公。
五年(654年)二月四日,唐高宗重新追贈劉政會為并州都督。
主要成就
劉政會早年便追隨太原留守李淵(唐高祖),被派至太原,告發、高君雅謀反,為太原元謀功臣之一。唐朝建立後,他奉命留守太原,經營後方,頗得眾心。劉政會被劉武周俘虜後,仍忠心不屈,暗中向李淵泄漏劉武周方面的情報。
人物評價
李世民:舉義之日,實有殊功,所葬並宜優厚。(《褒劉政會手敕》)
:①、劉政會、並在太原,首預舉義,從微至著,善始令終。(《舊唐書》)②弘基六士,義合風雲。(《舊唐書》)
:以佐命元勛,蒙歷任委。(《》)
:帝王之將興,其威靈氣焰有以動物悟人者,故士有一概,皆填然躍而附之,若榱椽樑柱以成大室,又負偃植,各安所施而無遺材,諸將之謂邪。然皆能禮法自完,賢矣哉!(《》)
:劉政會,唐初功臣。(《資治通鑑》注)
後世地位
貞觀十四年(640年),劉政會與淮安王、河間王、鄖國公殷開山一同配饗高祖廟庭。
貞觀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將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掛入凌煙閣,劉政會位列第二十一名。
元年(668年)三月六日,劉政會等三十六位太原元從、西府舊臣被唐高宗評為第一等功臣。
元年(780年)九月五日,評定前代功臣,劉政會等三十四人被定為第二等。同年十二月,劉政會等三十四人被德宗定為功臣上等。
親屬成員
據《·宰相世系表》記載,劉政會出身河南劉氏,“本出匈奴之族”。為前秦時期匈奴首領之弟的後代。劉眷生,仕官至、。劉羅辰的五世孫劉環雋,於北齊任中書侍郎。其弟劉仕雋,即為劉政會的祖父。
第一代 | 第二代 | 第三代 | 第四代 | 第五代 | 第六代 |
---|---|---|---|---|---|
劉仕雋 | 劉坦([隋]大理卿) | 劉政會 | 劉玄意(汝州刺史) | 劉奇(天官侍郎) | 劉慎知(獲嘉令) |
劉超(河南少尹) | |||||
劉微(吳郡太守) | |||||
劉同(萬年令) | |||||
劉循() | |||||
劉玄象(主客郎中) | |||||
劉玄育(易州刺史) | |||||
此表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整理,與《舊唐書》、《新唐書》記載多有出入,如:劉政會的祖父是劉環雋(劉仕雋之兄)、劉奇為劉政會的次子而非其孫。 |
表格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舊唐書·卷五十八·列傳第八》
《·卷三百四十五·將帥部·佐命第六》
《·卷九十·列傳第十五》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在明代所著小說《》中,劉政會為少卿留守,在劉武周入侵併州時,與宇文歆共勸齊王李元吉堅守。但李元吉表面允諾,隨後卻連夜逃走。劉武周攻陷并州後,劉政會被擒。劉政會在之後上密表,陳述可以討平劉武周的理由,使唐高祖李淵決意征討。
影視形象
2009年電視劇《開創盛世》:張大貴飾演劉政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