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武周(?—620年8月),河間景城(今河北交河縣)人。隋朝末年地方割據群雄之一。
起家馬邑校尉,面對群雄競起的紛亂形勢中,率先起兵反對隋朝,依附突厥部落,受封為定楊可汗。“率軍南向以爭天下”,占據存有充足食糧和庫絹的晉陽,攻陷河東大部地區,威逼關中。“軍無蓄積,以虜掠為資”,在並汾一帶沒有取得地主階級和人民民眾的支持,建立起鞏固的統治基礎。帶兵大破裴寂、齊王李元吉,席捲晉陽
武德三年(620年),為秦王李世民所敗,棄城北逃突厥,為突厥所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武周
- 別名:定楊可汗
- 國籍:隋朝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西朔州
- 逝世日期:公元620年8月
- 職業:軍閥
- 主要成就:割據河東稱帝
- 年號:天興
- 祖籍:河間景城(今河北交河東北)
人物經歷,早年經歷,自稱太守,割據稱帝,兵敗身死,軼事典故,歷史評價,家族成員,史籍記載,墓地墳塋,藝術形象,小說形象,影視形象,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劉武周出生於豪富之家。年輕時驍勇善射,喜結交豪俠,他的兄長劉山伯便經常告誡他:“你不擇友而交,最終會毀滅我們整個家族的。”並責罵羞辱他。劉武周因此離家前往洛陽,投奔隋太僕。
自稱太守
公元617年(大業十三年),劉武周趁天下大亂之機,殺死太守,開倉賑貧,馳檄境內,得兵萬餘人,自稱太守。為了立穩腳跟,他派遣使者依附於突厥。隋丞、虎賁將王智辯合兵征討劉武周,將他圍困於桑乾鎮( 今山西山陰南)。劉武周援引共擊,辯兵敗被殺,陳孝意奔還雁門,被部下所殺,獻城於武周。劉武周趁勢襲破,進取宮。為了取得突厥進一步的扶持,劉武周將俘獲的隋汾陽宮宮女獻給突厥,突厥以戰馬贈與他。劉武周於是兵威益振,攻陷,又回軍馬邑。突厥為了扶植地方割據勢力,冊封劉武周為“定楊可汗”,送他“狼頭纛”。
割據稱帝
劉武周自稱皇帝,改元天興,之後,引兵圍攻雁門,圍城百餘日。悉力拒守,糧盡援絕,其部下暗殺陳孝意,舉城投降劉武周。時易州叛軍領袖,原與聯合,因被打敗,引4000餘眾投奔劉武周,更壯大了其聲勢。劉武周素聞宋金剛善於用兵,得之甚喜,封宋金剛為宋王,委以軍事,並分一半家產給他。宋金剛休去原妻,聘劉武周的妹妹為妻。
公元619年(唐二年)三月,劉武周接受宋金剛“入圖晉陽(今山西太原),南向以爭天下”的建議,率兵2萬南侵併州(治所晉陽),四月,聯合突厥,駐紮(今山西榆次北),兵鋒甚盛。并州總管、派率步卒抵禦,至則覆沒。劉武周於是襲破(今山西榆次)。五月,劉武周攻陷。六月,占領介州(今山西)。唐高祖派遣太常少卿為行營總管,與左衛大將軍率兵救援并州,被劉武周的將領擊敗於(在今山西介休境)。唐高祖又派右僕射裴寂為道(今山西臨汾)行軍總管,督軍抗擊劉武周。八月,裴寂至介休,據城拒之,雙方戰於索原度(在介休介山下),全軍潰敗,裴寂隻身逃回晉州。劉武周勢如破竹,進逼晉陽;李元吉連夜攜其妻妾棄州奔還長安。劉武周又攻占了的發祥地晉陽。十月,劉武周又派遣宋金剛南下攻陷晉州,進逼(今山西新絳),占據龍門(今山西河津),攻占(今山西翼城)。與此同時,自號魏王,與劉武周相呼應;隋朝舊將據蒲坂(今山西北),與宋金剛相聯合。至此,山西大部盡歸劉武周統轄,唐在黃河東岸只剩晉西南一隅之地,關中受到極大震動,甚至唐高祖都驚慌失措,頒發了“賊勢如此,難與爭鋒,宜棄大河以東謹守關西而已”的手敕。
兵敗身死
同年十一月,唐高祖命率軍征討劉武周,屯於柏壁,兩軍相持很久。高祖又命永安王孝基、陝州總管於筠、工部尚書、內史侍郎進取夏縣,也不能取勝,囤軍於城南。後又被劉武周崇茂與部襲破孝基營,各路兵馬都已陷沒。敬德回軍澮州,於他約戰於美良川,將其擊敗。尉遲敬德和又在蒲州救援,又被李世民擊敗。而武周在浩州進攻,也每戰皆敗,士氣大跌。李世民又在雀鼠谷擊敗宋金剛,斬殺俘擄數萬人,獲輜重千餘輛。一直將宋金剛逼得輕騎遁走。其驍將尉遲敬德、尋相、張萬歲收其精兵,舉介州及永安投降了李世民。武周於是甚為恐懼,率五百騎棄并州向北逃竄,自乾燭谷逃亡突厥。而宋金剛卻還想收攏他潰散的軍馬來抵抗官軍,最終因無人回響,只得帶百餘騎也逃往突厥。李世民又進軍并州,盡收故地。後宋金剛背棄突厥想要逃回上谷,被追趕的騎兵擒獲,而被腰斬。劉武周柏壁之戰
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武周因想要圖謀逃回,事情泄露,被突厥殺死
軼事典故
傳說劉武周的父親劉匡有一天夜裡和妻子趙氏坐於庭中,忽然看見一個物體,形狀猶如雄雞,其身上的流光把整個地面都給照亮了,飛入趙氏懷中,武周母趙氏趕緊起來抖動衣服卻什麼也沒發現,之後不久便有了身孕,生下劉武周。
歷史評價
後晉·等《舊唐書》:“武周始為鼠竊,偶恣鴟張,不用君璋之謀,竟為突厥所殺。”
宋·歐陽修等《》:“武周為人驍悍,善騎射,喜交豪傑。”
家族成員
父親:劉匡
母親:趙氏
妻子:
北京房山區霞雲嶺村的劉姓大戶,都自認為是劉武周的後裔。
史籍記載
《新唐書卷八十六 列傳第十一》
墓地墳塋
劉武周被害後,他的舊部下把他埋葬在今霞雲嶺村東面的西山腳下。此地依山面水,通風向陽,而且地勢平緩,樹木較為蔥鬱。劉武周的墳墓,是一座人工漿砌的地下石穴。在碩大的拱形棺室頂上,是用一色的青磚磨縫立叉。墳塋的前邊,還有近丈高的石碑數座,上面鐫刻著劉武周的身世履歷及生平業績,以供後人瞻仰紀念。
後在1967年修建京原公路時,為開闢路基,已把墳塋破壞。好幾塊石碑,不是被埋,就是散失在民間作為他用。不但劉武周的存棺石穴已難於找到準確的位置,就是殘存的石碑,字跡也已經模糊不清,難以辨認。但是,劉武周的墳塋所在地,仍然叫“石碑”。
藝術形象
小說形象
小說《說唐》中的劉武周,“頭戴雙鳳搶珠的赤金盔,身穿黃金魚鱗鎖子甲,坐下走陣嘶風馬,手執九環大砍刀,赤面黃須,一似天神下降;聲音洪亮,猶如二月春雷。”
影視形象
2012年《隋唐英雄》:飾演劉武周
《隋唐英雄》的劉武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