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是中國古代對、、的稱謂。
起源,《》曰‘天子嫁女子於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西周春秋爵稱,可大致分為王、公、侯、伯、子、男六級。而在王即周天子以下就是五等,周天子把女兒嫁給諸侯時,不親自主持婚禮,讓同為公爵級別的諸侯主婚,這便是“”的由來。並且因為周王室姓姬,所以周天子的女兒也稱“”,《詩經·召南·》就寫到:“何彼襛矣,美也。”此後“”也成為帝王的女兒的代稱。諸侯之女也稱為公主,《·》記載“公叔為相,尚。”
公主並不等同於皇女,而是作為封號與男性皇族的王爵相對應,未出嫁即早夭的皇女在大多數朝代不會被授予公主稱號。反之也有皇帝養女,和親王女、宗女會被授予公主身份。公主下嫁稱適,迎娶公主則稱尚。
時期皇女及諸王女都稱公主,皇女一般為縣公主等級,也有郡公主,如長樂郡公主,王女為鄉公主、亭公主等級,也有王女破格封為縣公主者,東平憲王女、琅邪孝王女。曹魏沿用東漢制度。
朝,皇女為郡公主、王女為縣公主。
唐朝以後開始,公主只是帝女或者稱謂,為太子之女,為親王之女。
宋朝,為公主,皇太子親王女為郡主,郡王女為縣主,宋徽宗時期改公主為帝姬,南宋改回公主。
日本皇女封為、,歐洲君主的女兒、姊妹、(若母親為女王或則包括),以及其他直系王室成員之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主
- 外文名:princess
- 所處時代:封建時期、君主專制國家
- 代表人物:、、等
- 相關事跡:文成公主與松贊乾布聯姻
- 王女:君主的姐妹
- 拼音:gōng zhǔ
- 哥哥或弟弟:王子或皇子
- 性別:女
- 丈夫:駙馬
詞語用法,封號種類,婚姻制度,中國公主制度,先秦,秦朝,兩漢,三國,晉朝,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金朝,元朝,明朝,清朝,外國公主制度,高麗,朝鮮,日本,歐洲,中國公主列表,西漢,新朝,東漢,曹魏,蜀漢,東吳,西晉,東晉,南朝,北朝,五代十國,北宋,南宋,元朝,明朝,
詞語用法
帝王、諸侯之女的稱號。周稱,戰國始稱公主。天子嫁女子於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在中國,最早周朝是稱周天子的女兒為王姬。公主這名稱則是從春秋戰國時開始的。《史記·呂后本紀》裴駰集解引如淳曰:“《》曰‘天子嫁女子於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當時各諸侯國的諸侯都稱為公,周天子把女兒嫁給諸侯時,自己不主持婚禮,而叫同姓的諸侯主婚。“主”就是“主婚”之意,所以因為是諸侯主婚,天子的女兒就被稱為“公主”了。當時諸侯的女兒也被成為“公主”,也稱“郡主”。 《史記·吳起列傳》說“公叔為相,尚魏公主。”意思是公叔當了國相,娶魏國諸侯的女兒。《史記·六國所表三》“(秦)初以君主妻河。”這裡的君主就是公主。妻河就是嫁給河伯為妻。古書上也常簡稱為主。
- [princess] 帝王、諸侯之女的稱號(周稱王姬,戰國始稱公主)
公叔為相,尚(娶)。——《史記·吳起列傳》
昔人願世世無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語公主,亦曰:“若何為生我家?”痛哉斯言!——清· 黃宗羲《原君》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既死, 公叔為相,尚魏公主 ,而害吳起 。”
宋高承《事物紀原·天地生植·公主》:“《》曰:天子嫁女於諸侯,至尊不自主婚,必使同姓者主之,謂之公主。蓋周事也。《史記》曰: 公叔相魏 ,尚魏公主 , 文侯 時也,蓋僭天子之女也。《春秋指掌碎玉》曰:天子嫁女, 秦漢以來,使三公主之,故呼公主也。”
五代 馮鑒 《續事始》卷十:“ 漢制天子女為公主,姊妹曰,為。”
《明史·公主傳》:“ 明制:皇姑曰,皇姊妹曰,皇女曰公主。”
2.對某些婦女的尊稱。 晉乾寶 《》卷十四:“ 漢禮,皇后採桑,祀蠶神,曰:‘,寓氏公主。’公主者,女之尊稱也。”

3.現代衍伸辭彙。現在夜總會的房間專職也稱之為公主,單純的職業稱呼。備受寵愛的,漂亮女孩也會被稱為公主。有錢人家的也會被稱之為公主。在戀人之間男性會稱呼女性為你是我的“公主”。
封號種類
公主的封號通常有三種:
- 以郡縣名:稱某某郡(縣)公主,如、館陶公主、長樂公主、平原公主、等。但此處的郡公主、縣公主仍是公主,而非“”“”,最常見的封號種類。
- 以國名:如,霍國公主、、陳國公主等,在
- 以美名:以各種褒義詞命名,如、、藥茶公主、寧定公主等。
婚姻制度
西周時,從禮的方面提出了對於婦女貞潔的要求,《禮記》中明確提出婦女在丈夫死後不應再嫁人。禮還將淫佚作為丈夫出妻的條件之一。但是先秦時,禮僅適用於少數貴族婦女。
秦始皇時第一次以政令的形勢對貞潔提出了要求。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01年)會稽刻石曰“飾省宣義,有子而嫁,倍死不貞。防隔內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誠。夫為寄猳,殺之無罪,男秉義程。妻為逃嫁,子不得母,鹹化廉清。”
自秦以來,公主離婚或夫死再嫁是極為平常的事,作為皇權象徵的一部分,甚至可以擁有面首。如就擁有一定程度的婚姻自由多位公主改嫁。隋朝首次出現了禁止寡婦改嫁的詔命,隋文帝開皇十六年(596年)“詔九品已上妻、五品已上妾夫亡不得改嫁。唐太宗下詔任憑婦女改嫁、寡婦改嫁,不禁止寡婦改嫁。唐太宗下詔“妻喪達制之後,孀居服紀已除,並須申以婚媾,令其好合”,“其鰥夫年六十,寡婦年五十已上,及婦雖尚少,而有男女,及守志貞潔,並任其情,無勞抑以嫁娶”。
五代十國時期,下詔令守寡的女兒出家為尼。被認為是太祖為推恩公主夫家,令公主守住婦節。
改嫁的極少。隨著貞操觀念日漸嚴格,明朝和清朝入關後亦無公主改嫁的記錄。
中國公主制度
先秦
時代至商朝為止,有關於君王女兒的封號及制度皆不明。周朝時期,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周王室為,因此之女被稱作,但這不是正式的封號,僅是稱謂,因為其他和周室同姓的諸侯國,亦稱女子為某姬。
周天子嫁女,並不親自主婚,王姬的婚禮由姬姓諸侯中的、,如、等國國君主持婚儀;《》記載“天子嫁女於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此乃後世公主的詞源。之後東周戰國時期,諸侯之女稱公主(亦稱君主),但周天子之女仍稱王姬。秦滅周后,王姬之名遂廢。
秦朝
兩漢
西漢初期,皇女和的冊封、晉封、待遇逐漸形成制度,皇女稱公主,諸王之女稱(或稱王主)。同時,由於史料的缺乏,對公主的境遇很難有全面的了解。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和皇后的女兒被稱為。“魯元”二字做何解,未有定論。湖北省《二年律令》中《秩律》有“榮公主傅主秩各三百石”的記載,整理小組認為是“榮公主傅【公】主”(、、榮公主、傅公主,攣鞮公主)。有認為她們分別是、、、傅姓,攣鞮的劉邦或漢惠帝劉盈姬妾所生的女兒。這是以“從母姓”的方式,對公主進行區分。但此時,如何冊封公主,仍不可知。公主的又稱。魯元公主的食邑有數城,她的異母長兄的封地則有七十餘城,兩者相距甚遠。
到了漢文帝時,史書對皇女有更多的記載,亦可知此後對公主的冊封已較為規範。從漢文帝嫡長女起,公主的封號通常是“某某公主”,“某某”即“某某縣”,可能是她們食邑所在的縣,這體現了正式的冊封程式。以為例,她的封號是,館陶即。漢文帝時,為公主。在其兄漢景帝登基後,則為。到了她的侄子時,又晉。但由於史料缺乏,僅知諸公主中有尊寵者,可加號為長公主或,是否形成定製則不得而知。此時,公主的丈夫大多是,因此公主會隨丈夫的封號改稱。如漢景帝女兒陽信公主,在下嫁平陽侯後又稱。同時,由於公主非的爵位,因此會有相同封號的公主。如兩位不同時代的——和。有時,她們的封號也會與列侯重複,如陽信公主和陽信侯。
東漢以後,一號不復見。東漢皇女以縣名為封號,稱縣公主,儀服同列侯,諸王之女以鄉、亭之名為封號,稱鄉公主或亭公主。此外,和西漢相同,諸公主中有尊寵者,可加號為長公主,儀服相當於各劉姓藩王。
三國
,由於《》僅有人物紀傳而無志書、體制等記載,史料缺損嚴重,未能確定各國體制。
曹魏大致沿用東漢儀制,如有、、、升遷亭公主等等。東吳公主則冠以夫姓稱呼,如的長女、三女分別冠以夫姓全姓和朱姓,分別稱為“全公主”和“朱公主”,沒有湯沐邑。蜀漢則無相關記載。
晉朝
帝女仍稱公主,但改以郡名為封號,稱郡公主;諸王之女封。
南北朝
多有封為皇女者,如和就曾封為公主,以郡名或縣名為封號。
隋朝
帝姑母成,帝姐妹為,帝女為郡公主如是以郡名為封號,親王女封縣公主如 用縣名為封號。
唐朝
帝姑母為、帝姊妹為、帝女為,皇太子之女封,女封。
宋朝
帝姑祖母為兩國、帝姑母為、帝姐妹為、帝女為,皆以美名二字為封號,婚後改以國名為封號。
金朝
皇女為縣公主,並以縣名為封號,如東漢故事。親王女為,但不得稱縣公主。
元朝
元朝時期,、諸王之女皆稱。
明朝
姑母為,皇帝姐妹為,皇帝之女為,其夫婿為;親王之女為,郡王之女為,郡王孫女為,曾孫女為縣君,玄孫女為,其夫婿皆為。
清朝
後金時期,朝儀粗備,皇女與宗女皆稱為。自一朝開始,改皇女為公主。清朝初期仍有部分生母地位較低的皇女被封為縣君、,甚至有皇女直到死去未曾得任何封號,是制度不嚴謹的結果。清世祖入順治皇帝關後,於順治十七年(1660年)制訂皇女、宗女封號:嫡出皇女為固倫公主,庶出皇女為:格格分為郡主、縣主、郡君、縣君、鄉君五等;不在五等之內的為宗女。

外國公主制度
高麗
,也是現在的韓國。高麗王朝時期,高麗王之女被封為公主、、宅主、、,如、積慶宮主、遂安宅主、長寧翁主、天壽殿主等等,但諸號間的等級差異或受封資格不明。
朝鮮
時期,國王嫡女封為公主、封為。嫡女封郡主、庶女為縣主。宗室嫡女封,庶女封縣君。
日本
日本天皇的女兒、孫女稱“”,三代以下稱“女王”。因為有些翻譯錯誤,將日本一般高官的女兒都寫做的“xx姬”翻譯成公主,應該翻譯成小姐。
歐洲
歐洲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君主之女兒、姊妹、姑母和其他直系王室成員之女的稱號princess翻譯為公主,有時候會依照與君主的親疏翻譯成公主和郡主。此外,一些非君主直系親屬而被封為princess的女性有時也會翻譯為公主,如、黛安娜公主()。
中國公主列表
西漢
封號 | 本名 | 父 | 母 | 夫 | 子女 | 備註 |
---|---|---|---|---|---|---|
魯元公主 | - | 宣平侯張敖 | 張偃、 | 女為惠帝皇后 | ||
館陶公主 堂邑公主 | 堂邑侯 | 、 | 又稱竇太主 女為武帝皇后 | |||
絳邑公主 | - | 絳侯 | 認為封號是昌平公主 | |||
陽信公主 | - | |||||
- | 張坐 張侯耏申 | |||||
- | 隆慮侯 | 昭平君 | ||||
- | 平陽侯 | |||||
- | 坐巫蠱之禍而死 | |||||
- | ||||||
鄂邑公主 | - | - | 蓋侯王受 | 王文信 | 又稱蓋主或鄂蓋主 | |
- | - | 昭平君 | ||||
德邑公主 | - | - | 坐巫蠱之禍而死 | |||
- | ||||||
- | - | |||||
- | ||||||
- | ||||||
潁邑公主 | - | 建平侯 | 無子 | |||
- | 不明 | 獻於成帝 |
新朝
封號 | 本名 | 父 | 母 | 夫 | 子女 | 備註 |
---|---|---|---|---|---|---|
- | 無 | 西漢孝平皇后、定安公太后。 | ||||
睦脩任 | 王曄 | |||||
睦脩任 | 王捷 |
東漢
封號 | 本名 | 父 | 母 | 夫 | 子女 | 備註 |
---|---|---|---|---|---|---|
劉黃 | 南頓君劉欽 | 胡珍 | 光武帝長姐 | |||
劉元 | 西華侯鄧晨 | 鄧泛 鄧棠 三女 | 光武帝次姐 與三女死於亂兵 | |||
劉伯姬 | 固始侯 | 李音 | 光武帝妹 | |||
劉義王 | 陵鄉侯 | 梁扈 | 光武帝長女 | |||
劉中禮 | 顯親侯竇固 | |||||
劉紅夫 | ||||||
劉禮劉 | 陽安侯 | 郭舉 | ||||
新陽侯陰豐 | 被丈夫陰豐殺死 | |||||
- | 東海恭王 | 安成侯 | 竇憲 二女 | 女為章帝皇后 | ||
劉姬 | 楊邑侯 | 馮石 | 明帝長女 | |||
劉奴 | ||||||
劉迎 | 牟平侯 | |||||
劉次 | ||||||
劉致 | 高密侯 | 鄧成 | ||||
劉小姬 | 昌安侯鄧藩 | |||||
劉仲 | 軮侯 | |||||
劉惠 | 征羌侯 | 來歷 | ||||
劉臣 | ||||||
劉小迎 | ||||||
劉小民 | ||||||
武德公主 | 劉男 | 章帝長女 | ||||
劉王 | ||||||
劉吉 | ||||||
修武公主 | 劉保 | |||||
劉成 | ||||||
劉利 | 即墨侯 | |||||
劉興 | ||||||
劉直得 | 清河王 | 征羌侯 | 安帝妹 | |||
劉賢德 | 定遠侯 | 安帝姐妹 | ||||
劉別得 | 高密侯鄧裦 | 安帝妹 | ||||
濮陽公主 | 劉久長 | 好畤侯 | 安帝妹 | |||
劉侍男 | 舞陽侯 | 安帝妹 | ||||
劉生 | 虞美人 | 順帝長女 | ||||
冠軍公主 | 劉成男 | |||||
劉廣 | ||||||
長社公主 | - | 蠡吾侯劉翼 | 桓帝妹 | |||
益陽公主 | - | 從兄之子 | 桓帝妹 | |||
劉華 | 不其侯 | 庶女壽為獻帝皇后 | ||||
潁陰公主 | 劉堅 | |||||
劉修 | ||||||
- |
曹魏
封號 | 本名 | 父 | 母 | 夫 | 子女 | 備註 |
---|---|---|---|---|---|---|
劉曼 | 曹魏郡公主 | |||||
- | 魏武帝 | 劉夫人 | ||||
- | 杜夫人 | 一子 | 與秦朗為同母異父兄妹 | |||
高城公主 | - | 與金鄉公主或為一人 | ||||
- | 尹夫人 | |||||
- | 甄皇后 | |||||
曹淑 | 魏明帝 | 不明 | 夭折,冥婚甄黃,諡號“” | |||
- | 三子(與李韜) | |||||
- | 不明 |
蜀漢
封號 | 本名 | 父 | 母 | 夫 | 子女 | 備註 |
---|---|---|---|---|---|---|
公主 | - | (懷帝) | 延熙六年尚主 | |||
公主 | - | 無 | ||||
公主 | - | 費恭 |
東吳
封號 | 本名 | 父 | 母 | 夫 | 子女 | 備註 |
---|---|---|---|---|---|---|
孫魯班 | 大帝長女,字大虎 | |||||
皇女 | - | 大帝次女,早卒 | ||||
孫魯育 | 步皇后 | (與朱據) | 字小虎,女為景帝皇后 姐死後嫁劉纂為繼室 | |||
公主 | - | 南陽王 | 末帝嫡妹 | |||
公主 | - | 不明 | 黃武年間尚主 | |||
公主 | - | 不明 | 永安年間尚主 |
西晉
封號 | 本名 | 父 | 母 | 夫 | 子女 | 備註 |
---|---|---|---|---|---|---|
南陽公主 | - | 晉宣帝 | ||||
高陸公主 | - | |||||
- | 晉文帝 | 從姐死後嫁甄德為繼室 | ||||
- | 未婚而卒 | |||||
- | ||||||
- | 離婚 | |||||
司馬修褘 | 字修褘 | |||||
- | 楊皇后 | |||||
- | ||||||
- | ||||||
- | 早逝 | |||||
- | 胡貴嬪 | 溫裕 | 永嘉之亂遭凌辱 | |||
- | 永嘉之亂遭凌辱 | |||||
- | 無 | 雙目失明 | ||||
司馬修麗 | 字修麗 | |||||
- | ||||||
- | 賈皇后 | |||||
- | ||||||
- | 傅宣 | |||||
- | 羊皇后 | 曹統 | 東晉臨海公主 |
東晉
封號 | 本名 | 父 | 母 | 夫 | 子女 | 備註 |
---|---|---|---|---|---|---|
- | ||||||
庾皇后 | 追尊宣皇后 | |||||
南郡公主 | - | 諡號“悼” | ||||
司馬男弟 | ||||||
- | 王禕之 | |||||
- | ||||||
- | 不詳 | |||||
徐貴人 | 女為東晉 | |||||
- | 王熙 | |||||
- | ||||||
- | ||||||
鄱陽公主 | - | 王嘏 | ||||
海鹽公主 | 褚皇后 | 劉宋少帝皇后 | ||||
富陽公主 | - | 褚皇后 |
南朝
封號 | 本名 | 父 | 母 | 夫 | 子女 | 備註 |
劉興弟 | 臧皇后 | 徐逵之 | 武帝長女 | |||
吳興長公主 | ||||||
義興長公主 | 諡號“恭” | |||||
- | 周矯 | 諡號“德” | ||||
- | 王景深 | 離婚 | ||||
吳郡公主 | - | 嫁為繼室,諡號“宣” | ||||
- | 早逝,諡號“哀” | |||||
- | 符修儀 | |||||
徐喬 何瑀 | ||||||
袁皇后 | 文帝長女 | |||||
- | 蔣美人 | 文帝四女。與兄始興王私通,和趙倩離婚 | ||||
- | 文帝五女。 | |||||
陷害下獄死,離婚 | ||||||
- | 諡號“惠” | |||||
琅邪長公主 | - | 褚授 | 諡號“貞” | |||
南郡公主 | - | 諡號“獻”,南朝齊巴西公主 | ||||
- | 褚皇后 | 女為南齊東昏侯的皇后 | ||||
- | 江憑 | 文帝九女 | ||||
文帝十女。先嫁,後被其侄納為貴嬪,偽稱謝氏 | ||||||
- | 徐恆之 | 文帝十五女 | ||||
- | 女為皇后。南朝齊松滋縣君 | |||||
臨賀公主 | - | 曾參與與巫蠱事件 | ||||
孝武帝長女,廢帝之姊。後被賜死 | ||||||
- | ||||||
- | 江𢽾 | 江𢽾曾作辭婚表退婚 | ||||
- | ||||||
臨淮公主 | 劉楚佩 | |||||
公主 | - | 殷淑儀 | 孝武帝十二女,被兄殺死 | |||
- | ||||||
晉陵長公主 | ||||||
建安長公主 | ||||||
公主 | - | 王亮博 | ||||
- | 不明 |
封號 | 本名 | 父 | 母 | 夫 | 子女 | 備註 |
---|---|---|---|---|---|---|
- | 齊高帝 | 沈文和 | ||||
淮南長公主 | - | |||||
臨海長公主 | - | |||||
- | 齊武帝 | |||||
- | ||||||
- | ||||||
- | 齊明帝 | 徐況 | ||||
- |
封號 | 本名 | 父 | 母 | 夫 | 子女 | 備註 |
---|---|---|---|---|---|---|
義興長公主 | 梁太祖 | 諡號“昭” | ||||
- | 王茂璋 | 武帝妹,卒於齊朝時 | ||||
梁武帝 | ||||||
謝謨 | ||||||
- | 一女 | 女為西梁明帝皇后 | ||||
- | 女為皇后 | |||||
- | ||||||
- | 諡號“恭” | |||||
蕭玉娡 | ||||||
- | ||||||
蕭妙挈 | 梁簡文帝 | |||||
- | ||||||
- | 范淑妃 | |||||
- | ||||||
- | 簡文帝九女 | |||||
定陽公主 | - | 簡文帝第十一女 | ||||
- | ||||||
- | 臨川王 | 謝禧 | ||||
- | 始興王 | |||||
- | 南康王 | |||||
- | 當陽王 (尋陽王) | |||||
蕭妙瑜 | ||||||
公主 | - | 西梁明帝 | ||||
晉安長公主 | - | 王袞 | ||||
蕭(女惠)媄 | 河間王 | 柳氏 |
封號 | 本名 | 父 | 母 | 夫 | 子女 | 備註 |
---|---|---|---|---|---|---|
- | 錢蕆 | 錢岊 | 武帝長女。追封 | |||
- | 諡號“穆“,女為陳後主皇后 | |||||
- | 始興王 | 到郁 | 文帝妹 | |||
- | 陳文帝 | 留貞臣 | 文帝長女 | |||
- | 侯淨藏、 | 文帝次女 | ||||
- | 陳宣帝 | |||||
- | 錢肅 | |||||
- | 施姬 | 隋文帝楊堅 | 宣帝十四女,隋文帝宣華夫人, | |||
公主 | - | 後主妹,亡國後為賀若弼的妾室 | ||||
- | 曾美人 | 宣帝二十四女,隋文帝弘政夫人,不確定與寧遠公主是否為同一人 | ||||
- | 吳妃 | 不詳 | 見於《嘉泰吳興志》 | |||
- | 、 | 亡國後為楊素姬妾,後與徐德言復婚 | ||||
陳淨玲 | 宣帝十三女 | |||||
- | 陳後主 | 高昭儀 | 後主四女,隋煬帝妃,與陳婤是否為同一人,無考 | |||
- | 謝昭儀 | 隋秦王 | 後主五女,隋秦王嬪 |
北朝
北魏
封號 | 本名 | 父 | 母 | 夫 | 子女 | 備註 |
---|---|---|---|---|---|---|
- | 昭成帝 | |||||
- | 道武帝 | 長樂王嵇拔 閭大肥 | 和親公主,嫁為繼室。 | |||
獲澤公主 | - | |||||
- | 明元帝 | |||||
- | ||||||
- | 沮渠茂虔 | |||||
- | 太武帝 | |||||
- | ||||||
- | (追尊)景穆帝 | 乙乾歸 | ||||
- | 馮誕 | 馮熙為文明太后兄 | ||||
- | 文成帝 | |||||
- | ||||||
- | ||||||
- | ||||||
- | 獻文帝 | |||||
- | ||||||
- | ||||||
中山獻武王 | 刁宣 | |||||
孝文帝 | 文帝次女。劉輝毆傷公主流產致死 | |||||
乙弗瑗 | 一女 | 文帝四女。女為西魏文皇后 | ||||
司馬朏 | ||||||
薛洪祚 | ||||||
冥婚 | ||||||
暴死 | ||||||
盧仲訓 | ||||||
南齊皇后 | ||||||
高貴人 | 無 | 文帝幼女。 | ||||
元莒犁 | (追尊)文穆帝 | 蕭綜為南齊遺腹子。530年公主拒暴被殺害 | ||||
馮顥 | ||||||
七子 | 文穆帝幼女。 | |||||
公主 | - | |||||
- | 宣武帝 | 蕭烈為與長子 | ||||
- | ||||||
- | ||||||
- | ||||||
- | 孝莊帝 | |||||
(追尊)文景帝 | 侯民 | 文景帝遺腹女。私通 | ||||
- | 西魏文帝 | |||||
- | 竇照 | |||||
文帝五女。北周尊封崇義皇后 | ||||||
- | ||||||
公主 | - | |||||
平原公主馮翊公主 | - | (追尊)武穆帝 | 北周追尊文皇后 | |||
元季艷 | 幼女 | |||||
- | ||||||
- | 張欣、 | |||||
東海公主 | 元靜儀 | 高陽王 | 崔括 | |||
清河文獻王 | 司馬慶雲 | |||||
穎陽縣主 | 盧氏 李挺 | |||||
- | ||||||
- | ||||||
- | 清河文宣王 | 長女 | ||||
嫡出次女。北齊靖德皇后 | ||||||
汝陰王元慶和 |
五代十國
封號 | 本名 | 父 | 母 | 夫 | 備註 |
---|---|---|---|---|---|
- | - | 羅廷規 | 早卒,追封 | ||
- | - | ||||
- | - | 王昭祚 | |||
- | - | 羅廷規 | 羅廷規死後出家 | ||
- | - | - | |||
- | - | - | |||
- | - |
封號 | 本名 | 夫 | 母 | 夫 | 子女 | 備註 |
---|---|---|---|---|---|---|
義寧大長公主 | - | 後唐獻祖 | 宋某 | 李存勖第三姑 | ||
- | 後唐太祖 | 後蜀高祖 | 別號瓊華長公主、福慶長公主、晉國雍順長公主 | |||
- | 張延釗 | |||||
- | 宋廷浩 | |||||
- | 後晉高祖 | 明宗長女,一說第三女 後晉皇后 | ||||
- | 明宗十三女,別號 燕國長公主 | |||||
- | 明宗十四女 | |||||
- | 明宗十五女 | |||||
- | ||||||
- | 李惠明 | 法號 |
封號 | 本名 | 父 | 母 | 夫 | 子女 | 備註 |
---|---|---|---|---|---|---|
- | 別號秦國公主 梁國長公主 |
封號 | 本名 | 父 | 母 | 夫 | 子女 | 備註 |
---|---|---|---|---|---|---|
永寧公主 | - | 一女 | 別號秦國長公主女為 |
封號 | 本名 | 父 | 母 | 夫 | 子女 | 備註 |
---|---|---|---|---|---|---|
- | 莒國長公主,被所害 | |||||
- | 晉國長公主 | |||||
- | 梁國長公主 |
封號 | 本名 | 父 | 母 | 夫 | 子女 | 備註 |
---|---|---|---|---|---|---|
太后王氏 | 劉信 | 與同母 | ||||
公主 | ||||||
公主 | 蔣延徽 | |||||
燕國君 |
封號 | 本名 | 父 | 母 | 夫 | 子女 | 備註 |
---|---|---|---|---|---|---|
廣德公主 | - | 祀國君,烈祖妹 | ||||
- | 烈祖長女,追封 | |||||
- | 烈祖四女, 本為南吳太子妃, 明代《》稱 | |||||
盛唐公主 | - | |||||
- | ||||||
- | ||||||
- | ||||||
- | ||||||
- | 劉節 | |||||
- | 孫某 | 公主 | 又稱永禧公主,遼朝妃嬪 | |||
永嘉公主 | - | 與李疑為同一人 |
封號 | 本名 | 父 | 母 | 夫 | 子女 | 備註 |
---|---|---|---|---|---|---|
- | 李繼崇 | |||||
- | ||||||
- | 劉嗣禋 |
封號 | 本名 | 父 | 母 | 夫君 | 備註 |
---|---|---|---|---|---|
封號 | 本名 | 父 | 母 | 夫君 | 備註 |
- | 後蜀顯宗 | 伊延環 | 與疑為一人 | ||
孟久柱 | 後蜀高祖 | 伊延環 | 久柱,延意誰為待考 | ||
公主 | 孟延意 | 董璋之子 | |||
- | 後蜀後主 | 李孝連 | 李孝連為李昊之子 | ||
- | 毋克恭 | 毋克恭為之子 | |||
公主 | - | 韓崇遂 | |||
公主 | - | 趙文亮 | |||
公主 | - | 伊崇渡 |
封號 | 本名 | 父親 | 母 | 夫 | 子女 | 備註 |
---|---|---|---|---|---|---|
- | 南漢烈宗 | 為第二任君主 | ||||
劉華 | 嚴夫人 | 字德秀 |
北宋
封號 | 本名 | 父 | 母 | 夫 | 子女 | 備註 |
---|---|---|---|---|---|---|
- | 宋太祖 | 歷封鄭國、秦國、魏國公主(賢肅帝姬) | ||||
- | 歷封許國、晉國、魯國公主(賢肅帝姬) | |||||
- | 歷封虢國、齊國、許國、陳國公主(賢惠帝姬) | |||||
- | 早卒 | |||||
- | 早卒 | |||||
- | 早卒 | |||||
- | 宋太宗 | 早卒 | ||||
徐國公主 | - | 歷封蔡國、魏國、燕國公主(英惠帝姬) | ||||
邠國公主 | - | 初封曹國公主,982年出家為尼,法號員明大師 | ||||
揚國公主 | - | 歷封宣慈、魯國、韓國、魏國、徐國、福國、鄧國、晉國公主(和靖帝姬) | ||||
雍國公主 | - | 歷封賢懿、鄭國、韓國公主(懿順帝姬) | ||||
- | 歷封壽昌、陳國、吳國、楚國、邠國、建國、申國公主(慈明帝姬) | |||||
荊國公主 | - | 歷封萬壽、隋國、越國、宿國、鄧國、冀國、魏國、齊國公主(獻穆帝姬) | ||||
- | 宋真宗 | 本無封號,徽宗追封惠國大長公主 | ||||
- | 杜貴妃 | 出家為道,歷封衛國、魯國公主,法號清虛靈照大師 | ||||
周陳國公主 | - | 宋仁宗 | 歷封福康、袞國、沂國、越國、楚國、秦國公主(莊孝明懿帝姬) | |||
秦魯國公主 | - | 歷封慶壽、惠國、魯國、韓國、周國、燕國、秦魏國公主(令德景行帝姬),壽八十六 | ||||
袞國公主 | - | 馮賢妃 | 曹詩 | 歷封永壽、榮國、祁國、魯國、荊國公主(賢懿恭穆帝姬),子曹曄、曹旻 | ||
燕舒國公主 | - | 郭獻卿 | 歷封寶壽、順國、冀國、魏國、楚國、吳國、秦袞國公主(懿穆帝姬) | |||
- | 早卒 | |||||
- | 早卒 | |||||
- | 早卒 | |||||
- | 早卒 | |||||
徐國公主 | - | 早卒 | ||||
- | 早卒 | |||||
商國公主 | - | 早卒 | ||||
唐國公主 | - | 早卒 | ||||
豫國公主 | - | 早卒 | ||||
- | 宋英宗 | 歷封德寧、徐國、陳國、燕國、秦國、魏國公主(惠和帝姬) | ||||
- | 歷封寶安、舒國、蜀國、越國、秦國、荊國公主 | |||||
韓魏國公主 | - | 歷封壽康、祁國、衛國、冀國、秦國、越國、楚國公主(賢德懿行帝姬) | ||||
- | 早卒 | |||||
周國公主 | - | 宋神宗 | 不詳 | 歷封延禧、燕國公主,卒年十二 | ||
唐國公主 | - | 歷封淑壽、溫國、曹國、冀國、雍國、越國、燕國公主,韓嘉彥是之子 | ||||
潭國公主 | - | 歷封康國、韓國、魯國、隋國、鄆國公主 | ||||
徐國公主 | - | 鄭王曾孫 | 歷封慶國、益國、冀國、蜀國、徐國公主(柔惠帝姬) | |||
鄆國公主 | - | 早卒 | ||||
潞國公主 | - | 早卒 | ||||
邢國公主 | - | 早卒 | ||||
邠國公主 | - | 早卒 | ||||
袞國公主 | - | 早卒 | ||||
- | 宋哲宗 | 石端禮 | 歷封德康、瀛國、榮國公主(淑和帝姬) | |||
- | 早卒 | |||||
- | 歷封康懿、嘉國、慶國、韓國、吳國公主(淑慎帝姬) | |||||
趙玉盤 | 宋徽宗 | 歷封德慶、嘉福公主 | ||||
趙金奴 | 歷封永慶、榮福公主 | |||||
順淑帝姬 | - | 歷封順慶、益國公主 | ||||
趙金羅 | 宋邦光 | 歷封淑慶、安福公主 | ||||
趙福金 | 蔡鞗 完顏設也馬 | 歷封延慶、康福公主 | ||||
- | 歷封壽慶、豫國公主 | |||||
惠淑帝姬 | - | 懿肅貴妃 | 歷封惠慶、鄧國公主 | |||
- | 歷封安慶、隆福、蜀國公主 | |||||
- | 曹湜 | 歷封和慶、崇福公主 | ||||
康淑帝姬 | - | 懿肅貴妃 | 歷封康慶、承福、商國公主 | |||
榮淑帝姬 | - | 歷封崇慶、懿福、蔡國公主 | ||||
保淑帝姬 | - | 歷封保慶、魯國公主 | ||||
成德帝姬 | 趙瑚兒 | 向子房 | 初封昌福公主 | |||
趙富金 | 田丕 | 初封衍國公主 | ||||
悼穆帝姬 | 趙金仙 | 初封徽福公主 | ||||
顯德帝姬 | 趙巧雲 | 初封顯福公主 | ||||
熙淑帝姬 | - | 歷封熙福、華國公主 | ||||
敦淑帝姬 | 趙三金 | 歷封壽福、涇國公主 | ||||
懿肅貴妃 | 習古國王 | 初封順德公主 | ||||
趙圓珠 | ||||||
柔福帝姬 | 趙多富 | 懿肅貴妃 | 歷封柔福、和國公主 | |||
申福帝姬 | - | |||||
趙仙郎 | ||||||
趙香雲 | ||||||
趙佛保 | ||||||
趙珠珠 | 完顏斜保 | |||||
趙金兒 | ||||||
趙串珠 | 完顏宗雋 金熙宗 | |||||
趙金珠 | 貴妃劉氏 | |||||
趙金印 | ||||||
趙賽月 | ||||||
慶福帝姬 | 趙金姑 | |||||
趙金鈴 | 完顏設也馬 王成棣 | |||||
恭福帝姬 | 趙小金 | 改封 | ||||
- | 不詳 | 靖康之難隨欽宗到五國城 |
南宋
封號 | 本名 | 父 | 母 | 夫 | 子女 | 備註 |
---|---|---|---|---|---|---|
- | 初封碩人、永嘉郡主 | |||||
- | 早卒 | |||||
- | 早卒 | |||||
齊安公主 | - | 早卒 | ||||
- | 生六月而薨 | |||||
- | 楊鎮 | 諡號”端孝“,歷封瑞國、升國、周國公主 | ||||
- | 初封壽和公主,喪于海難 |
元朝
父親 | 生母 | 公主封號 | 本名 | 丈夫 | 備註 |
趙國大長公主 | 趙武襄王愛不花 | ||||
昌國公主 | 吾魯真 | 孛花 | |||
昌國大長公主 | 茶倫 | 帖監乾 | |||
魯國長公主 | 斡羅真 | ||||
魯國大長公主 | 鐵木兒蠻子 | ||||
高昌公主 | 高昌亦都護紐林·的斤 | 窩闊台孫女 | |||
公主 | 八不叉 | 高昌亦都護紐林的斤 | 紐林繼室,卜魯罕之妹 | ||
高昌公主 | 高昌王 | 闊端孫女 | |||
昌國公主 | 卜蘭溪 | 忽憐昌王 | 祖父蒙哥 | ||
昌國公主 | 阿失昌王 | 曾祖父蒙哥 | |||
榮壽公主 | 脫脫灰 | 禿滿答兒 | 祖父忽必烈 | ||
魯國公主 | 阿南不剌 | 蠻子台 | 繼室 | ||
元成宗鐵穆爾 | 昌國公主 | 阿失昌王 | 繼室 | ||
趙國公主 | 闊里吉思 | 繼室 | |||
魯國公主 | 魯王桑哥不剌 | ||||
甘麻剌 | 薊國公主 | 高麗忠宣王王謜 | 兄也孫鐵木兒 | ||
趙國公主 | 注安 | ||||
答拉麻八剌 | 魯國公主 | 碉阿不拉 | |||
營王 | 濮國公主 | 亦憐只班 | 族叔成宗 | ||
元仁宗愛育黎八方拔達 | 脫羅本 | ||||
魏王 | 高麗王燾 | 繼室 | |||
魯國公主 | 寶塔失憐 | 高麗王顓 | |||
和世悚 | 明慧懿貞公主 | 不答音你 | |||
昌國大長公主 | 月魯 | 昌王沙藍朵兒只 |
明朝
封號 | 本名 | 父 | 母 | 夫 | 子女 | 備註 |
---|---|---|---|---|---|---|
太原公主 | - | 王七一 | 太祖大姐,夫婦俱早卒 | |||
曹國公主 | 朱佛女 | 太祖二姐,早卒 | ||||
臨安公主 | - | |||||
寧國公主 | - | 兄為世祖,公主卒年八十一 | ||||
崇寧公主 | - | - | ||||
安慶公主 | - | |||||
汝寧公主 | - | - | ||||
懷慶公主 | - | 王貞亮 | ||||
大名公主 | - | - | ||||
福清公主 | - | 鄭氏 | ||||
壽春公主 | - | - | 傅忠 | |||
十公主 | - | - | - | 早卒 | ||
南康公主 | - | - | 丈夫自縊而亡 | |||
寶慶公主 | - | 美人張氏 | 太祖幼女, | |||
永嘉公主 | - | 惠妃郭氏 | ||||
汝陽公主 | - | 貴妃郭氏 | 謝達 | |||
含山公主 | - | 妃韓氏 | 卒年八十二 | |||
福成公主 | - | - | 王克恭 | 叔父一任帝朱元璋 | ||
慶陽公主 | - | 朱重四 | - | |||
江都公主 | - | - | 貶為郡主,憤死 | |||
公主 | - | - | 貶為宜倫郡主 | |||
公主 | - | - | - | 貶為郡主,早卒 | ||
永安公主 | 朱玉英 | - | 袁貞 | |||
永平公主 | - | - | ||||
安成公主 | - | |||||
鹹寧公主 | - | |||||
常寧公主 | - | - | 卒年二十二 | |||
嘉興公主 | - | |||||
慶都公主 | 朱圓通 | 惠妃趙氏 | 焦敬 | |||
清河公主 | - | - | ||||
真定公主 | - | 賢妃李氏 | ||||
德安公主 | - | - | - | 早卒,諡號"悼簡" | ||
延平公主 | - | - | - | 早卒 | ||
德慶公主 | - | - | - | 早卒 | ||
順德公主 | - | 恭讓章皇后 | ||||
永清公主 | - | - | - | |||
常德公主 | - | 薛桓 | ||||
重慶公主 | - | 卒年五十四 | ||||
嘉善公主 | - | 惠妃王氏 | ||||
淳安公主 | - | 宸妃萬氏 | ||||
崇德公主 | - | 安妃楊氏 | ||||
廣德公主 | 宸妃萬氏 | |||||
宜興公主 | - | 德妃魏氏 | ||||
隆慶公主 | - | 淑妃高氏 | 游芝 游銘 游欽 游鉉 游錡 | |||
嘉祥公主 | - | 麗妃劉氏 | ||||
公主 | - | 順妃樊氏 | - | 夭折 | ||
公主 | - | 德妃魏氏 | - | 夭折 | ||
固安公主 | - | 孝淵景皇后 | ||||
仁和公主 | - | 順妃王氏 | 齊世美 | |||
永康公主 | - | - | 1549年崔元卒 | |||
德清公主 | - | - | 孀居三十一年 | |||
長泰公主 | - | - | - | 早卒 | ||
- | 靜妃岳氏 | - | 七歲早卒 | |||
- | 夭折 | |||||
- | - | 夭折,嫡長女 | ||||
- | 淑妃王氏 | - | 十歲早卒,庶次女 | |||
- | 《》誤作明孝宗女 | |||||
- | 《明史》誤作明孝宗女 | |||||
朱壽媖 | 端妃曹氏 | - | 十四歲薨 | |||
朱福媛 | 徽妃王氏 | - | 十二歲薨 | |||
朱祿媜 | 端妃曹氏 | |||||
朱瑞嬫 | 雍妃陳氏 | - | 夭折 | |||
朱素嫃 | 德妃張氏 | 許從誠 | ||||
- | - | 夭折 | ||||
- | - | 早卒 | ||||
朱堯娥 | ||||||
朱堯媖 | 梁邦瑞 | |||||
朱堯媛 | ||||||
朱堯姬 | - | |||||
朱堯𡞱 | 淑妃秦氏 | - | 夭折 | |||
嫡長女。 | ||||||
孝寧太后 | 冉興讓 | |||||
榮妃王氏 | - | 夭折 | ||||
朱軒姝 | 孝寧太后 | - | 七歲早卒 | |||
孝靖太后 | - | 早卒 | ||||
靈丘公主 | 李氏 | - | 夭折 | |||
- | 夭折 | |||||
泰順公主 | - | 夭折 | ||||
- | 夭折 | |||||
順妃李氏 | - | 夭折 | ||||
孝元皇后 | - | 卒年七歲 | ||||
公主 | - | - | 夭折 | |||
懿妃傅氏 | ||||||
齊贊元 | ||||||
樂安公主 | 李氏 | 一說“徽娖” | ||||
公主 | - | - | 夭折 | |||
悼溫公主 | 慎嬪邵氏 | - | 夭折 | |||
慧妃范氏 | - | 夭折 | ||||
懷寧公主 | 成妃李氏 | - | 夭折 | |||
- | 孝節皇后 | - | 早卒 | |||
1643年其父斷其左臂 | ||||||
- | - | 1643年其父以劍殺之 | ||||
安化公主 | - | - | - | |||
廣德公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