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祿大夫
- 性質:官名
- 年代:
- 出處:《》
發展歷史,文獻記載,
發展歷史
光祿大夫,官名。大夫為皇帝近臣,分為、、諫大夫,無固定員數,亦無固定職務,依皇帝詔命行事。漢武帝太初元年改中大夫為光祿大夫,秩,為掌議論之官,大夫中以光祿大夫最顯要。西漢後期,等高官多由光祿大夫升遷上來。隋煬帝以九大夫和“” 構成本階,九大夫即:光祿大夫,從一品;,正二品;,從二品;,正三品;,從三品;,;,;,;朝散大夫,。至唐、宋以後成階官之名,為從二品官員。元、明又升為從一品,清代順治年間文職正從一品均稱光祿大夫,在光祿大夫前加“”二字,為官,是文臣中的最高,相當於現今的國策顧問。 官名。秦有中大夫,為郎中令屬官。漢改郎中令為光祿勛,改為光祿大夫,秩為,員額無定,掌論議應對,在諸大夫中地位最尊,及至東漢,因權臣不復寇此銜,漸成宋散之職。魏、晉以後,作為加官與褒贈之官。晉於光祿大夫之外,又添置左右光祿大夫。左右光祿大夫金章紫綬,與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者,品秩第二;光祿大夫銀章青綬者品秩第三。自此又有、銀青光祿大夫的名號。隋、唐、用作文稱號。隋光祿大夫從一品,左右光祿大夫分別為正二品、從三品。金紫正三,,銀青從三。唐光祿大夫從二品,金紫正三品,銀青從三品。宋光祿大夫從一品,光祿大夫正二品,銀青光祿大夫為從二品。金、元升金紫、銀青於光祿大夫之上。明特進光祿大夫,光祿大夫從一品、清光祿大夫正一品。清《睢陽袁氏家譜》:“於天啟六年起升兵部右侍郎,隨轉左侍郎,未一載,以忤逆璫加()本部尚書致仕。後以子樞贈正治,再贈光祿大夫。”
光祿大夫

文獻記載
漢書百官表曰:光祿勛屬官有大夫,掌論議。
曰:武帝以為光祿大夫,與博士俱
○原訛慎,據馮校本改。
以儒雅之選,異官通職,所謂聯者也,溫故知新,率由舊章,皆能分明古今,辯舊聞者也。
《》曰:光祿大夫,秩,不言屬光祿,光祿勛門外特施行馬,以旌別之。
百官表注曰:光祿大夫,古官也,銀章青綬,詩云,三事大夫,莫不夙夜,職掌言議,毗亮論道,獻可替不,讚揚,《漢書》曰:杜陵王仲翁,出入蒼頭廬兒,傳呼甚寵。
又曰:元帝以少傅周堪為光祿大夫,秩中二千石,領尚書事。
又曰:既為大將軍鳳說,能實最高,由是擢為光祿大夫。
《東觀漢記》曰:為光祿大夫,數,常乘白馬,每有異政,輒曰:白馬生且復諫矣。
《》曰:黃初四年,光祿大夫,詔給吏卒,門施行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