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術,漢語辭彙。
拼音:rú shù
指先秦儒家的學說、原則、思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儒術
- 外文名:confucian learning
- 拼音:rú shù
- 注音:ㄖㄨˊ ㄕㄨˋ
- 釋義:指先秦儒家的學說、原則、思想
詞目,拼音,引證解釋,
詞目
儒術
拼音
rú shù
引證解釋
指先秦儒家的學說、原則、思想。
《·非儒下》:“勝將因用儒術令士卒曰:‘毋逐奔,揜函勿射。’”
《·富國》:“故儒術誠行,則天下大而富,使而功,而和。”
《史記·》:“而上鄉儒術,招,、等以為公卿,欲議古立城南,以朝諸侯。”
《史記·》:“治言,不好儒術。”
《史記·》:“今上,招致儒術之士,令共定儀,十餘年不就。”
《史記·》:“後陵遲以至於始皇,天下並爭於戰國,儒術既絀焉,然齊魯之間,學者獨不廢也。”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習文法吏事,而又緣飾以。”
唐 韓愈 《》:“方今太平日,柄任儒術崇。”
《論中國教化之退》:“廢封建而置,黜儒術而任名法。”
《儒術》:“‘儒者之澤深且遠,’即小見大,我們由此可以明白‘儒術’,知道‘儒效’了。”
即,亦稱“孔子之術”。《漢書·》:“諸不在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