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皇帝近臣﹐左右﹐職掌顧問應對。中常侍是僅有虛銜的。西漢前期只有之名﹐或稱常侍郎﹐為郎官之一﹐獲此號者多為皇帝愛幸之臣﹐時曾為常侍郎。 基本介紹 中文名:中常侍性質:官名出現時期:西漢晚期人物:班伯、班稚 中常侍中常侍之名出現於西漢晚期,元帝時有中常侍,成帝時有中常侍班伯(東漢史學家的大伯、的伯祖)、班稚(班彪的父親、班固的祖父)。東漢時中常侍已非加官,而成為有具體職掌的。其秩為,後又增為,本無員數,明帝時定為四人。東漢初改變西漢制度,多以擔任此職,如順帝、、和帝時,、鄭眾、都從小黃門遷為中常侍。安帝時,,中常侍都任用宦官,並授以重任。從此以後﹐居此位的宦官竟可權傾人主,員數也從四人增加到十人,東漢末增加到十二人。這個官職對末中央政權走向衰亂產生過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