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論:定義,一神教宗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錫克教,-九游会j9

一神論,認為只存在一個神的信仰,它同不同。最早的一神論起源自公元前14世紀的埃及統治時期。一神論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特點。它們都將“上帝”看做是世界的惟一創造者,並且是仁慈的神聖的至善者,管理並插手人類的活動。猶太教中的一神論起源於古以色列,它將作為惟一的崇拜對象,並排斥任何別的種族和國家的神,起初並不否認他們的存在。伊斯蘭教明確指出只有一個永恆的、自生的、無可比擬的神,而基督教則認為惟一的上帝體現在神聖的三位一體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神論
  • 外文名:monotheism
  • 古希臘文:μόνος
  • 出處:《簡明文化人類學詞典》
定義,一神教宗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錫克教,

定義

在神學中,一神論monotheism),意指認為只存在一個囊括一切的神,的定義為“相信一位神的存在,或是相信神的唯一性”。
從宗教源流和的“”基本教義觀之,所創宗教可能是最早的一神教,和世界三大宗教(包含佛教源生的在內)皆直接或間接承認最初的“一神”即為“創造萬有的神”。
目前存在的一神教主要是,又稱閃米特諸教,主要的包括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的錫克教一神教。與一神教相對的是與,它們分別相信世界上有不只一個的神或者世界上一切皆是神。
婆羅門教發展出和佛教後,泛神論成為主流傾向,佛教漸漸脫離,部分主流支派甚至公開否認神的創造或存在,傾向為者(上座部佛教與大乘佛教的基本共識)。
一神論(monotheism)只信奉一個神的理論。主要用於指較高級的一神教,如: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這些宗教均認為自己所崇拜的神是宇宙的唯一創造者和萬物之源。有時,這一術語也被用來指一個部落或國家中特定的一神崇拜,例如早期對的崇拜。這種崇拜將至上的權力歸之於,但並不排斥其餘神的存在。——摘自《簡明文化人類學詞典》

一神教宗教

猶太教

崇拜單一的主神(一神信仰,希伯來語:“יהוה‎”),它是內部的民族宗教。猶太教認為《》是僅次於《聖經》的經籍,傳統觀點認為,從猶太教中派生出了兩個世界最大的宗教——和伊斯蘭教,但伊斯蘭教則不承認該說法,穆斯林相信伊斯蘭教的一神信仰內容才是最純正的,而不是繼承或抄襲猶太教和基督教。當征服希伯來人的猶太原居地後,希伯來人也易名為猶太人並散落到希臘帝國各處,公元前3世紀,希臘化的埃及君主,召集70多位懂希臘語的猶太人,集中整理猶太教文獻並譯成希臘語,即目前基督教使用的希臘語聖經中的全書部份,所謂。再後來被羅馬帝國徹底摧毀,位於耶路撒冷的被拆毀,只留下一段殘破的西牆(俗稱),猶太人散落到歐亞各地。
歷史上,猶太人曾面對多次毀滅性的災難和逼害。猶太人由於兩千多年一直分散在世界各地,語言、文字已經分化,只是靠著統一的宗教維繫其單一的民族性。由於猶太教徒認為救世主尚未來臨,不承認耶穌基督是救世主,這是一直受到基督教世界歧視和迫害的一個原因。但天主教在近年,已承認曾對抗猶太教徒,造成了他們承受苦難的歷史。
他們嚮往自己民族的輝煌歷史。19世紀,()思潮興起,各地以買地等手段陸續回到,建立以色列國家。由於在遵守方式和程度的差異,現今的主要有三大派系,分別是、及。在三大派系之外,也是猶太教的組成部分,信奉的就是卡拉派,目前卡拉派在以色列約有40000名信徒。
一些宗教學者將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通稱為,因為三者均奉舊約中的為他們的先知。

基督教

基督教是一種信仰神和的宗教,發源於中東地區。在人類發展史中,基督教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中世紀到文藝復興尤甚)世界各地遍布為數眾多的教堂。基督徒相信耶穌為神(或稱上帝)的聖子、人類的(,即基督)的一神論宗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佛教並列為當今三大世界性宗教。主要有天主教(又稱公教會)、希臘正教(又稱正教會)、基督新教(華人俗稱基督教)三大派別,以及其他許多規模較小的派別。基督教雖然產生於中東地區,但後來由於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興起、擴張和持續打壓,基督教的傳播中心逐漸轉移至歐洲並在歐洲發揚光大,並由此傳播至遠東、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地。即便如此,目前在基督教的發源地中東地區仍存留著一些具有一定規模的古老的教派,信仰者有阿拉伯人、、、和等。中文語彙的“基督教”一詞時常是專指基督新教,這是中文目前的特有現象。《》指出,基督宗教的信徒占2008年世界人口32.9%,即約20億7千萬人。天主教徒占其中52.89%(約11億人),基督新教占其中17.63%(約3億6千萬人),而東正教則占其中10.64%(約2億2千萬)人口。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回教,舊稱、、大食教度回回,它是以古蘭經和為教導的一神論宗教;古蘭經被伊斯蘭教信徒視為創造主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為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這一名稱來自字根s-l-m,意為“順從()”;實際上穆斯林(伊斯蘭)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真主,名曰阿拉;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真主;真主派遣了多位先知給人類,包括()、()、(耶穌)等,但最終訊息是傳達給最後的先知穆罕默德,並載於古蘭經
伊斯蘭教的宗教習俗包括,是為“念、禮、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蘭教還擁有自己的一套伊斯蘭法律,該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以及福利等各方面。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粗略占穆斯林的85%)或什葉派(粗略占穆斯林的15%)兩大派別,另外兩派中均有人同時信仰伊斯蘭神秘主義。伊斯蘭教是、的大部分及亞洲主要部分的主流。在中國、俄羅斯及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最多穆斯林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占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30%的穆斯林都位於,20%的穆斯林在。改信伊斯蘭教的人及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至2011年為止,全球約有13億9300萬穆斯林,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錫克教

是15世紀在巴克提派的虔信運動(信仰)和伊斯蘭教的共同基礎上產生。1469年由第一代祖師(nanak)創始。聖地在市,此地有錫克教最大寺廟——。“”在的本意是“門徒”,因該教教徒自稱祖師的門徒。
在統治時期,教徒多次掀起發對專制主和莫臥兒國家的鬥爭。在英國統治時期,曾經多次展開反英鬥爭。
1947年後,印度信仰該教的掀起了伽里斯坦運動(khalistan)。早期實行祖師制,在第十代祖師後被廢除。十八世紀初分成易行派獅子派。錫克教強調人人平等,男人之間互為兄弟,女人之間互為姐妹。他們奉行嚴格的一神論,及幾代祖師。
80年代民兵拒絕解除武裝,逐漸發展成為地方軍閥,成為國中之國,遂漸漸不容於印度政府,隨後政府發動了,解除武裝民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
网站地图